近日,中国科协的一项针对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对外公布,结果显示:近三成科技工作者存在抑郁倾向,4.2%有较高的抑郁风险。这比2009年调查显示的情况更为严重。
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下滑
此项调查工作由中国心理学会承担。2014年,课题组启动调查,收到的7959份问卷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课题负责人、中科院心理所陈祉妍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次是我国第二次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2009年的第一次调查相比,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下滑,主要表现为抑郁问题日趋严重。
“科技工作者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往往更加坚持、追求细节、追求完美,有时甚至是偏执。”陈祉妍说,如果没有好的自我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工作者的抑郁得分(6.52)显著低于普通人群(7.53),有轻度抑郁倾向的科技工作者比例(24.4%)显著少于普通人群(30.0%)。但相比于2009年的得分(5.26),科技工作者的抑郁得分却在提高。其中有突出的抑郁症状的人占4.2%,2009年为3.9%。
抑郁与自杀有密切的关联。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其中40%自杀者可归因于抑郁症。”
青年、男性科技工作者
抑郁状况更重
从调查结果看,在科研工作中被寄予厚望的“青稞”们心理状况尤其堪忧。本次调查显示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有轻度抑郁倾向的占33.1%,高于科技工作者的平均水平(24.4%),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6%)一倍。其中有8.6%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突出的抑郁症状,亟须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这个比例高出科技工作者整体水平(4.2%)一倍。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科技工作者(7.10)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2009年(5.48),也显著高于女性科技工作者(6.62)。
此外,学历越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抑郁水平越高。从收入水平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下降,抑郁问题渐趋严重。
陈祉妍认为,心理状况不佳与外部世界的压力大有关,也与个人自我调节能力有关。此次抑郁数据的提高可能也与这几年人们对抑郁的认知度提高有关系,此前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只觉得是“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等。
睡眠状况不佳
给心理健康带来风险
“睡眠会影响大脑休整,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抗压能力差,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定位,使人偏离自己较好的状态。”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顾问王倩医生说。从此次调查情况看,科技工作者睡眠状况不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科技工作者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非科技工作者(8.1小时)。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而相应睡眠时间最短,为7.76小时。
事实上,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情绪体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更为密切。以往大量研究显示,不良的情绪状态会损害睡眠质量,而不良的睡眠又进一步影响情绪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国际上已有研究显示,睡眠状况是预测自杀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也发现,睡眠时长与抑郁、自杀意念都存在关联。具体来说,睡眠时间越短,抑郁情绪越严重,自杀意念也更多发。
尽快建起
“心理自助网络服务平台”
调查中,陈祉妍和同事们发现,科技工作者普遍感到难以获得心理咨询服务。有78.9%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法便利地获得心理咨询服务 ,“这种情况可能加剧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风险”。
课题组专家建议,尽快建设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综合心理自助网络服务平台”。“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有限,缺口很大,网上平台能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更经济便捷的心理服务。”王倩说,“对抑郁的人来说,这种网络心理服务是一种积极回应,这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心理自助网络,将心理咨询的核心流程转化为电脑程序,将心理专业评估与有效的治疗技术相结合,引导出现心理问题的科技工作者遵循科学的心理训练过程,进行自我训练,缓解轻度到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专家还建议应对科研人员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尤其需要关注男性、低学历、低收入和低职称群体。(记者 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