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长对子女学业的焦虑可分为四大类,压力型焦虑、攀比型焦虑、茫然型焦虑、完美型焦虑……”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苏烨凭借《中小学家长对子女学业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报告获得了“微课题”中学文科组二等奖。这位看似腼腆文静的女生在阐述研究结论时被评委们盛赞“说得很好,逻辑性强,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走访调研。”
苏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9月选定课题后,10月初便开始在网上对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中小学家长发放问卷链接,最终收回1192份问卷。“主要从家长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自身娱乐时间、对招生动态了解程度等方面以及家长最近一星期的心情感觉设置问题,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她发现,有3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不满意,但到达“焦虑”状态的并不多,有18%左右。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数据发现随着家长学历的提升,其焦虑程度也随之减小。”苏烨说,自己在查找资料时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学历高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教育有较好规划,同时也懂得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
“微课题”比赛中学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扬州大学研二学生张禹选择的课题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案例研究》,他表示,自己一开始连“大班额”是什么都不知道,之后走向实习岗位才慢慢了解,直到产生兴趣。“我发现在班级人数超出额定人数情况下,学校大多采用‘秧田法’,即学生按照高矮个子,一个个‘插’在教室里。在这种编排方式下,前排和中排可以说是‘黄金座位’,但是后排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不够。”
如何改进这样的方式?他建议,“可以从学生兴趣、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前排和后排,左侧和右侧的同学进行轮换,这样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会更多,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也都会有所提高。”
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将大于学硕
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笑着说,“这次大赛出乎意料地精彩,让我关三个小时的手机算是值了!”他表示,研究生们关注研究的课题都是社会热点课题,都非常接地气,比如“大班额座位问题”、如何消除家长焦虑情绪、二胎政策对女教师的影响等等。
“这次比赛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培,除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外,近期我省还将陆续举行首届研究生英语翻译大赛、MBA案例大赛、研究生法律案例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最终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水平。”他说,未来江苏省还会增加研究生赛事的类别,让更多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大赛。
杨树兵透露,目前江苏省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人数占比为5:5,到2020年,专业型将占60%,学术型占40%,这就意味着专业硕士的发展将成为改革方向,并且在培养专硕的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比如我们建立了4080个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要到工作站实习;聘请企业科技负责人到高校担任教授,做他们的第二导师;同时,为他们搭建平台,提高实践能力与水平。”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学术型硕士强调的是理论,专业型硕士更注重实际应用,因此学校对专硕的毕业设计要求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因此专硕最终毕业成果还可以用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的形式呈现,也体现了江苏省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