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不毛之地种出好稻米 台湾男子改良盐碱滩

  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数千亩盐碱地改造的稻田已种满三季,5月的春光中,再次开犁插秧。这片海峡两岸(吉林)生态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由国台办、农业部批准设立。不长草的盐碱地真能种出好稻米?村民曾见惯了一茬又一茬开荒人铩羽而去。可是这一次,一位台湾大叔王淦,满是笑容,待了一季又一季。盐碱滩长出的稻米被选进杭州G20国际会议,咱盐碱滩能长金豆子?

  与土结缘:

  盐碱滩也是宝贵的土地资源

  一片大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横跨在吉林西部。出长春向北,过松原向西,直到白城,13市县,茫茫松辽大地上,沿湖泡和村屯,一片一片裸露着白碱,从植被稀疏到寸草难生。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中,这里是古松辽大湖的核心。当东北隆起山脊,江河分出流域,大地覆满黑土,这片盐碱地依然保留着沧海的遗迹。这里又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水稻带,无霜期长,雨热同步,水稻生长前期温度高,后期昼夜温差大,天时地利不可多得。

  曾经的盐碱滩是寂静的,这里少有生物。可现在每逢开春季节,机械犁过土地,许多鸟追着犁啄虫,在车的前后翻飞。每到9月稻田金黄,大平原野旷天低,车开过田间,时而惊飞成群的金翅雀,时而一两只大鸟一翅冲天。多年前开荒过后,洼里本就不多的青蛙绝了迹。如今稻田茂盛,别说青蛙、蚯蚓,野兔、黄鼠狼都回来了。

  监控不分昼夜,记录着每片分区稻谷的生长,全程上网,全部存盘,全流程追溯。这是令王淦充满希望的农田。他多年在大陆做贸易,2014年决心开发一块地,产自己放心的食材。自己的需求,应该是很多人的需求,他误打误撞,开始投身农业。

  农,一直不是人才和资本眼里的热门。可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行业,不被看好,无法突破,才有机会。农业是国本,王淦有不少搞农业的朋友,也知晓全世界相关的农机、农技。

  下了决心,就去找地。找一片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耕地谈何容易!即使土地过关,空气、水源又如何保证?打开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图,他才了解国内耕地资源何等宝贵。“胡焕庸线”(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西疏东密,编者注)两侧,泾渭分明,仅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才有大片耕地,其余是草地、是山区、是荒漠。

  王淦年届五十,平日温言细语,对认准的事情又偏执得要命。他从北京周边一路向北,在松原找到了纯净的土,还有纯净的天、纯净的水。但这是一片农业专家都摇头的盐碱地。伪满时期就开发搁浅,新中国成立后修了灌渠依然无果。曾有不少人试种,有的插秧枯萎就走了,有的守到秋后绝收。哈达山水库松江水,沿途浩荡注入查干湖,但这里依然荒凉如斯。

  在王淦眼里,这里种稻得天独厚,有水可以洗碱,寒冷的冬季避免了虫害。理论上技术可以解决盐碱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只是成本。2014年春,王淦带着团队开进盐碱地。当年改,当年种,当年收,村民大吃一惊,“没见过这么种地的”。为了不用除草剂,七八月间,他们一天最多动用500人手工拔草。当年,1000亩地打了12万斤稻,亩产才110多斤。

  排除万难:

  把盐碱地变成洁净的水稻田

  土地改良之初就备受争议。有人直截了当:“你们是骗资金的吧?”有人弦外有音:“等你们走的时候……”搞农业的人好言相劝:“没人在这弄成过……”

  事实证明,不是人家把他们看扁了。狂风说来就来,谁也没见过,板房都被刮离了地面,足足腾空了40厘米。盐碱土壤颗粒松散,干旱天地面坚硬,雨后像融化的胶浆。一辆机械陷入烂泥,救援车去了,都开不出来了。由于地基化为泥潭,一场雨就让电线杆东倒西歪。更难的是洗碱,冲完马上又泛起一层结晶。

  盐碱的成因无外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如果种植得法,土地活性恢复,就能截断地下无机盐上升通道,就成了活地。如果放任透支,原本的农田也会盐渍化蔓延,进入恶性循环。人们用土填,用水洗,用沙压,但最根本的,是靠植物生生不息,种地就是“养”地,养地才能“治”地。

  村民们头一回见识了用激光仪种地,大地平整得赛过家里的装修,这样过水才能均衡。村民用惯了农药,如今发现害虫自有天敌,鸭子进田,野鸟盘旋。土地划方筑渠、引水洗盐,一切有条不紊。

  最重要的还是肥料,盐碱地难得有机质,需要施有机肥。王淦是个做了几十年金融、贸易的人,如今谈起哪种动物肠道短,什么粪便蛋白高,如数家珍,笑称“通晓粪的各种风味”。有机肥要回避抗生素、重金属,采用菌群发酵,以目前的技术3个小时便能成熟,施在土地里肥力能持续2到4年。他们提出“种就是改”,改造盐碱最重要的就是让土地产生肥力。

  有经验的人判断,这样有机质持续投入,植物生长,根系腐熟,假以时日,盐碱地就能种成水稻土。头一年起步晚,6月秧受不了土地里的硫化氢,枯萎一个月才等来台湾的营养液和叶面肥,竟起死回生。第二年摸熟了土地的脾性,种植面积扩展到2600亩,亩产翻了一倍。

  走向壮大:

  更远的梦想是让农业成为中国品牌

  过去那些想圈一片地,“投点钱,得点利”的改造模式没有重演,一群人守住一方天地反而得到了回报。几年来为盐碱滩留下郁郁葱葱的良田,植物逆境生长,反而给人更丰富的味觉。检测证实,这里种出的米各项指标优于有机稻的国家标准,富含17种营养元素。

  村民相信这粮食好吃,珍惜得把掉进田里的谷粒都小心捡回去。也相信这片粮食安全,“这么侍弄的地,谁敢洒一滴毒进去,铁定跟你急眼。”更相信这群人,当年,怕他们跑了,农民按天要求结算工钱,如今工钱攒几个月,都说不急着领。

  在王淦看来,盐碱地可治理,种出有机粮只是第一步,能够控制成本才说明可行。当每亩地产千斤稻,按市场价便盈亏平衡。接下来,随着肥力提升,有机肥的投入会下降,维护和人工的成本可以通过机械化大幅降低,1个机械工就能负责五六百亩农田。最终,每斤大米售价应控制在7元左右,才能为大众接受。

  一支专业的农民队伍正在形成,连远赴广东、天津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李秀国来自附近的欣发村,自家几垧地,过去只种旱田,不会种水稻。刚到这里只会堵放水,3年来成了开机械的好手。从插秧机、收割机,到水平、翻土、施肥、耙地的机械全玩熟。夫妻俩在这里从3月干到9月,光算地里的收入就有七八万。盐碱田的农活帮助附近十来个村解决了就业问题,连北京的博士、企业高管等都慕名加盟。

  盐碱滩见证了一个农业梦想从发芽到长大。千亩试验田变成5350亩起步区,再到11.8万亩核心区和百万亩辐射范围,海峡两岸(吉林)生态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在国家获批。省里做了道路配套,松原市提供了3500万贴息贷款,一块纯净的有机农业产业区域在曾经的荒滩飞快成长。

  王淦的梦想,已不再是改良一方盐碱地那么简单。“绿色生产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国家农业试验示范区创建”……读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再度受到鼓舞。农业是国本,国本连着国运,农是中国人的根脉,世代相传,中国农业挺进世界是迟早的事。他和一群专业的农民,为此不断营建品牌,积累力量。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