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应变能力

原标题: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应变能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备受世人关注。处于2018年上下半场的交替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有人看到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因而产生悲观情绪;也有人看到一些数据十分亮眼、基本面总体向好,因而沾沾自喜。其实,无论过于悲观还是过于乐观,都是片面看待中国经济形势的结果。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我们走出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两种认识误区,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又要妥善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增强应变能力。

定力来源于信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增速基本平稳、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改善、风险总体可控的局面,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8%,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区间,二季度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1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1至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当前“稳”的格局依然牢固,“进”的态势愈加凸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愈发明显。

虽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但这些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必将通过发展来解决、成长来跨越。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一系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有对当下具体国情的科学研判,又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深刻反映了基于实践基础上的逻辑演进和内在关联,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强、韧性足,这也让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有了客观依据。

保持战略定力,就要围绕既定战略规划和目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与上半年相比,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当此之际,尤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努力赶超,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尤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的基础上,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尤需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同时,注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要防控金融风险,将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类债务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引导市场合理预期。

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在肯定宏观经济积极向好趋势的同时,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在立足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灵活性和协同性,促进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特别要防止政策协调失当,避免在处置风险的同时又造成新的风险。这是一篇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具体来说,要强化底线思维,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体系,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坚决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要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监管,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为新兴生产力成长开辟更大空间;要注重引导预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我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到了紧要关头。此时此刻,我们要以更大的信心站稳脚跟,以战略定力应对外界的一切噪音杂音,同时,以不断完善的机制、高超的调控手段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洪流中创造新的精彩与辉煌。

原标题: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应变能力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