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安部:反诈中心去年紧急止损103.8亿,全年返还逾4亿
电信诈骗是社会公害,严重侵害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重拳打击电信诈骗。当前,打击治理取得哪些新进展?此类违法犯罪又有哪些新动向?如何彻底铲除电信诈骗?针对读者来信反映集中的电信诈骗问题,记者采访了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杨东。
打击:“两升两降”成效初显
记者:请问当前打击治理电信诈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杨东:近年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3个成员单位由公安部牵头,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诈骗专项行动,2017年全国共破案13.1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57.8%、53.09%,共立案59.6万起、同比下降5.2%,涉案金额同比下降33.5%。
具体而言:一是坚定不移严打跨国电信诈骗。2017年以来,先后18次派工作组赴20多个国家开展警务合作,成功捣毁境外窝点12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96名,破获案件5000余起,涉案金额3亿元人民币,有力震慑跨国电信诈骗。
二是按照“哪类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哪类犯罪”的原则,组织开展重点类案集中攻坚、规模打击,2017年以来共打掉犯罪团伙5396个。同时,坚持全链条打击,紧盯电信诈骗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大对灰色产业群打击力度,向“黑广播”“伪基站”“洗钱”团伙发起猛烈攻势。
三是督促重点地区强化以打开路、综合治理,特别是广东电白、河北丰宁、安徽合肥、福建新罗、江西余干等5个重点地区经过集中整治,已于去年11月30日摘牌。同时根据现实需要,梳理确定了福建安溪、福建南靖、湖北孝昌、广东饶平、广西陆川、海南东方6个地区,作为新一批电信诈骗重点整治地区。
预防:跨界联动以快制快
记者:近年来各地普遍设立了“反诈”中心,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东:电信诈骗必须有“三流”支撑,即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的关键,就是改变传统办案模式,公安、银行、运营商等单位形成合力。近年来,公安部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各级“反诈”中心,初步形成“上下联动、区域配合、内外互补”的立体化打击防范新模式。目前,全国已建成32个省级、316个地市级“反诈”中心,全国一体化联动的反诈骗网络初步建成。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严厉打击和预防相结合,特别是在部门联动上下功夫,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止付、挽损的期待。目前,各地“跨界联动、以快制快”工作机制逐步健全,2017年为群众紧急止付、挽损103.8亿元,阻截、清理涉案银行账户28.5万个,关停涉案电话号码37.1万个。同时,各地及时返还被骗款,2017年全年共返还4亿余元。
整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记者:当前电信诈骗存在哪些新动向?
杨东:在目前严打高压态势下,电信诈骗仍然高发多发,且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冒充公检法诈骗类、重金求子类、冒充黑社会敲诈勒索类、机票改签诈骗类、短信诈骗类等传统电信诈骗案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5种类型较为突出:代办信用卡和贷款诈骗、互联网刷单类诈骗、网购退款类诈骗、QQ冒充老板亲友类诈骗、冒充熟人(领导)类诈骗。比如,诈骗分子在互联网上大量推送刷单广告,内容一般为“在家兼职、动动手指、协助网店开展虚假交易提高信誉度,轻松赚钱”。最初,受害人可从每笔小额刷单交易中获5元左右佣金,以此引诱受害人进行大额虚假交易。诈骗分子再以系统故障等理由,拒还本金佣金,并要求继续交易才能归还,一步步诈骗钱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快捷支付等新技术的涌现,诈骗分子不断利用新技术及其管理上的漏洞,实施作案。比如,银行资金流转环节存在一些漏洞被诈骗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被诈骗分子购买、使用,电信行业也存在管理漏洞。互联网上活跃着巨大灰色产业群,为诈骗分子提供支持,形成一系列相对独立、互不相识、时分时合的职业团伙。
提醒:保持警惕认真甄别
记者:下一步,公安机关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依法维护群众权益?
杨东:我们将充分依托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平台,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强化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坚持侦查打击、重点整治、防范治理三管齐下,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扎实落实各项打击整治防范措施,摧窝点、抓金主、追赃款,拔钉子、打“灰产”、堵漏洞,始终保持对电信诈骗的高压严打态势。
为有效开展预防打击工作,今年3月公安部刑侦局专门归纳出4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并通过官方渠道向全社会发布,以此提升全社会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我们再次提醒广大群众,遇到陌生人联系,切记保持警惕、认真甄别,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家庭情况、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一旦发现被骗,要留存好相关证据材料,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
原标题:公安部:反诈中心去年紧急止损103.8亿,全年返还逾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