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稳字当头 充分就业有底气
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93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稳中向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进,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加大。
这样的就业好形势来之不易。一年来,我国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协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能力。各地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把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如今,新动能成长速度和支撑作用已超出预期,成为新增就业的最大容器。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超过500万户,日均超过1.8万户,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持续显现。
就业向好还体现在就业结构优化。随着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越来越强,就业结构也从原来第一产业占多数的“金字塔型”,向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倒金字塔型”转变。
一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鼓励更好地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的作用。
就业优先,需要各地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要求做好“六稳”工作,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这一年,税费减免,让身处经济下行期的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就业岗位更稳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实施,让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不再是“断线的风筝”;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开展有政府补贴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劳动者再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在9亿人左右,年均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与此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此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也将不可避免对就业产生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创业创新活力强,市场回旋余地大,各地区各部门努力推动政策落实和服务增效。有了这些积极有力的因素支撑,我们对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充满信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目前,我国在应对经济风险、化解就业压力方面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已经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警预防,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和潜在风险进行未雨绸缪,进一步体现促进就业工作政策的前瞻性、超前性以及针对性。
原标题:稳字当头 充分就业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