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3日报道外媒称,在美国的选举年,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抨击中国的言论。过去一个月,在中国完全无视南中国海仲裁案裁决后,众多声音气愤地将中国斥为“国际违法者”。西方学者将中国的反应与日本帝国退出国际联盟相提并论,后者最终导致了亚洲的战争,乃至希特勒对全球秩序的践踏。
彭博社8月8日发表南京大学教授朱峰的文章称,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夸张。西方想让中国改变态度,必须先重审自己的态度。
事实上,中国拒绝接受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仲裁结果并不是对全球秩序的颠覆。仲裁法庭法官粗暴拒绝了中国关于菲律宾提出的此案涉及主权问题因此超出他们裁判权的说法。但至少菲律宾的部分动机是为了加强对南中国海部分地区主权主张,这一说法并非荒唐。
中国拒绝接受仲裁法庭最终裁决的做法不是没有先例。英国和俄罗斯都无视过它们不愿接受的类似结果。美国其实也不是始终遵守国际规则。它甚至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世纪80年代,尼加拉瓜向国际法院起诉美国,而美国拒绝接受对其不利的裁决。2003年,美国在没有国际授权的情况下对伊拉克发动了入侵,随后在阿布格里卜虐待战犯,违反了普遍接受的战争规则。中国并没有把美国称为野蛮国家,而是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尽自己所能帮助稳定该国。
批评中国的人士有一件事是对的:中国极大受益于二战结束后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确,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存在给予了中国集中发展经济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为何要大举推翻这种秩序?迄今为止,中国对其他全球规则和制度的尊重都是显而易见的——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世贸组织36场仲裁中中国赢了21场。
与此同时,中国显然在探索一条融入当今全球秩序并捍卫应得尊重和影响力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每次要对先前存在的体系或某些总体规划发起攻击并将其推翻然后建立中国领导的新秩序。而是意味着世界秩序自身发展需要持开放态度,而不是被当作不可质疑、不容改变的结构。
根据是否百分百执行裁决来评判中国既不公平也不明智。仲裁法庭的裁决在法律和外交上都是为了设置障碍,不可能指望中国一夜之间放弃所有主张。其实目标应该是创造空间,这样中国就能通过发展亚洲海上新规则,逐渐从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遵守这一裁决。
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缓解紧张关系,找到一套该地区人人都赞同的规则。幸运的是,随着美国鼓励菲律宾和中国开展对话,克制在中国控制的岛屿附近采取更具挑衅性的海上行动,这种认识似乎得到了领会。双方应该在没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开展这种对话:首先不能期望中国接受裁决或是菲律宾放弃这一结果。相反,双方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争议较少的事务上,例如捕鱼权和基础设施发展,这样就能再次开始对话。
对中国来说,仲裁结果当然是个教训:如果想要继续稳步崛起,那么在掌握国际惯例和准则上要更加明智和熟练。但是,全世界应该减少对中国的歪曲,而应该更多关注中国的实际行为——并且耐心地确保中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编译/卢荻)
资料图:南沙渚碧灯塔建成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