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海军黄山舰和俄罗斯军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舰组成编队驶向演习海区
原标题:本报记者亲历:中外海军联合演习首次“背靠背”
9月16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进入海上联合行动实施阶段第二天。《环球时报》记者在红方第1编队指挥舰上感受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性。
此次联演中俄双方共同组成联合导演部、联合指挥部和舰艇编队指挥所,统一导调指挥海空参演兵力行动。红方第1舰艇编队由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导弹护卫舰黄山舰、综合补给舰军山湖舰以及“特里布茨海军中将”号驱逐舰组成。编队指挥所位于广州舰上,指挥所成员由中俄双方指挥员联合组成,对编队行动进行指挥。
广州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驱逐舰,配备有先进的导弹、鱼雷、火炮、雷达、声呐等武器系统,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条件下综合立体对空、对海、反潜作战能力。
9月16日上午,根据联合导演部发布的指令,记者所在的红方第1舰艇编队进行了联合机动,联合搜救,联合登临检查等科目演练。在联合机动科目演练中,红方舰艇编队共进行了横向、纵向等6种队形变换,此科目旨在演练中俄舰艇的协同性。联合搜救、联合登临检查则是提高中俄双方在人道主义救援、联合执法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能力。
根据介绍,这些科目在中俄海上联合演练系列中是基础科目,却常练常新,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红方事先并不知道导演部计划,根据红方第1舰艇编队指挥组组员肖双胜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按照导演部下达的想定,情节不同红方编队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为此他们准备了十几种预案。舰载直升机、小艇,特战队员都在待命中,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介绍,此次演习是历年来中俄海上联合演习中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最高的一次。其中,实战化是指我军首次在与外国海军联演中用“背靠背”的方式全系统展开,红蓝双方不见面,其对抗性强、火药味浓、实战化水平高。
“背靠背”演练方式从舰艇编队一出海即展开。在此前的锚地防御演习中,红方编队更是全程警戒,全程防御,构筑远中近多层防御体系。在编队抵达固定海域抛锚之后,舰上广播立刻响起“直升机起降部署”的口令,甲板上舰载直升机迅速准备完毕,两名飞行员在驾驶舱就位,直升机上的特战队员全副武装,携带轻武器对海执行搜索检查任务。与此同时,舰载小艇在编队周围海域巡回执行警戒任务。甲板上前后警戒值更舰员利用望远镜、夜视仪紧盯海面监视过往船只。驾驶室内,雷达值更通过雷达对可疑目标进行排查。“远中近多层防御体系能有效防止蓝方的袭扰。蓝方派出的小艇尚未对我编队舰艇构成威胁就被我方发现,进行了处置。”肖双胜说。
这种成功处置得益于信息化平台。中俄双方首次启用的指挥信息系统是此次演习的另一个特点。它在各级指挥所和各终端平台上实现态势同享、文件收发,指挥命令高效互传。红方广州舰上的值更官黎运明告诉《环球时报》,在他值更时段发现了蓝方袭扰小艇就是来自红方编队指挥群内的信息通报。借助该平台红方编队各舰艇实时进行信息共享,分海域分时段对空对海进行监控,对可疑目标进行跟踪,排查,及时进行兵力调遣,部署和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