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过筛,破除违规“惯例”
7月2日,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游泳训练中,四营三连列兵祁炳龙一马当先,劲头十足。这名曾经踌躇满志的新兵终于从训练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活跃在训练场上。
旅队刚组建,各营连都想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单位亮相时,打响“第一炮”。三连干部骨干也不例外,他们把老单位的“练兵小灶”开到了新单位,每晚熄灯后,由班排骨干组织训练成绩偏弱的战士加练1小时体能。
虽然这一“惯例”对提升训练成绩很有效,但由于祁炳龙身体原本有旧伤,没坚持几天,腿部就隐隐作痛起来,伤久不愈的困境让他开始无心训练。
事情在转隶后的第三周有了转变。那晚,宣传科科长邹亚平夜查督导时,发现三连热火朝天的“练兵小灶”后,当即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
“自我加压、主动训练的精神可嘉,但占用休息时间组织加练不符合条令要求。”次日交班会上,邹科长将此事摆上桌面。
类似“练兵小灶”这种不符合条例的“惯例”还有多少?交班会后,该旅领导分头到基层营连开展座谈,以面对面谈心的方式展开清查——
“有些干部骨干人为拔高军事课目的考核标准,比如,5公里越野课目,大纲规定25岁以下的官兵达到23分即可及格,连队定为21分及格;攀登课目大纲规定30秒及格,连队定为25秒及格,这是不是有点‘拔苗助长’了……”座谈中,大学生士兵蓝凯指出干部骨干人为拔高考核标准问题。
“条令规定,‘听到起床号(信号)后,全连人员立即起床(连值班员应当提前10分钟起床)。按照规定着装,迅速做好出操准备’,但连队骨干却要求我们3分钟内集合完毕,我每天都不得不提前起床。”下士蔡伟乐如实说。
“这次改革,全旅官兵来自29个不同单位,各单位带来好传统、好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惯例’。”调研中旅长陈力华道出利害,“‘惯例’有市场,说明干部骨干依法抓建意识淡薄,长此以往,难免会挫伤军心士气、影响部队风气。”
改革强军,根在基层。“只有坚持初始即严,打牢从严治军、依法抓建的基础,部队建设才能上台阶。”旅党委态度鲜明,他们要求机关在下发文电之前要严格与相关法规“对表”,检查指导工作、评比、考核,坚持以法规为尺度;对带兵人在老单位带来的老“惯例”、土经验,一一用法规制度“过筛”。
掀起“头脑风暴”。旅里开展“学法规、守法规、促正规”活动,组织条令条例、法规制度培训,法规知识考核必须人人过关,强化一线带兵人依法抓建、按纲抓建意识,彻底改掉少数干部骨干凭老经验老套路抓工作的习惯性做法。
畅通监督渠道。在政工网开设“阳光旅务平台”,公开常委通讯录,将“常委信箱”实名化;在机关办公楼建立“曝光台”,开通纪检举报专线,依法处理违规行为;建立周讲评、月分析、季总结制度,做到事事透明、时时监控,对部队建设实施全方位、全领域跟踪督导。
严格法规对表。他们严格对照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下发《营连日周月季年工作规范》《日常训练秩序规范》等文件,在军事素质考核、内务标准设置、一日生活制度等方面,明确20多项符合部队建设实际的规定,清理不符合条令条例的“惯例”做法。
“正课训练严要求,休息时间有保障!”祁炳龙说,他经过半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已顺利完成岸上动作、分组训练、跟队拉游等训练内容,“现在连队严格按照周计划开展工作,休息时间严禁加班训练。官兵注重劳逸结合,成绩自然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