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万人观看解放军升国旗 升旗仪式有七大变化

  1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近十万名各族各界群众昂首肃立,静候神圣时刻来临。这是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升国旗仪式。

  7时32分,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8名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齐声吹响升旗号角,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22秒的号角声余音未了,96名解放军仪仗队队员英姿勃发,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城楼中间券门出发,齐步走上金水桥。金水桥南侧,30名礼兵分列两侧,行注目礼迎接国旗。

  历经600年风雨的金水桥,连着饱经沧桑巨变的宏伟故宫,通往寓意美好未来的宽广长街。这里,见证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国旗,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护卫国旗就是护卫国家、护卫人民。

  护旗编队气势如虹。陆海空军国旗组的3名官兵走在队伍最前面,3名陆海空军分队长、90名陆海空军队员紧随其后,官兵们稳健的脚步英姿勃发,坚定的目光充满自豪。

  7时33分,编队走出金水桥,齐步换正步行进。3名分队长拔刀出鞘,行举刀礼。同一时间,90名队员由肩枪换为端枪,威武前行。

  不远处,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注目凝视,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一片肃然,只有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在激荡人心。

  7时34分,编队抵达国旗杆基座,升旗组3人齐步走上基座准备升旗,护旗队员面向国旗列队。

  “向国旗——敬礼!”3名分队长同时下达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举枪礼。

  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右臂划出优美的弧线,奋力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抛向天空。国旗迎风展开,与喷薄的朝阳一同升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高唱国歌。46秒后,国旗升至杆顶,飘扬在祖国的蓝天,现场气氛愈加热烈,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欢呼声。

  侧记

  现场高喊“中国,加油!”

  1月1日清晨,时针还没指向“5”。长安街上华灯闪烁,天安门广场早已聚齐等待观看升旗的人。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有将近10万人。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人群中发现了这样一家三口。他们排在最前边,女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小脸儿冻得通红,小声唱着国歌。这家人来自安徽宿州。来之前,他们用一周时间教会了4岁女儿唱国歌,希望她能在升旗时和大家一起唱。

  “再坚持一下,还有30分钟。”太阳升起前气温低至-5℃至-6℃。在等待的人群中,大家相互鼓励。7时25分,“中国,加油!”不知道谁在队伍里喊了一句,紧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升旗仪式开始。

 

  “网上流传的那张图——‘手捧国旗、舍不得放下的人’是我。”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某部战士李超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当新兵时是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今天来看升国旗,带了相机要拍照留念。他说,国旗护卫队由解放军仪仗队接管,虽然都是人民子弟兵,但穿着武警部队服装升降国旗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武警的肩章是红色的,国旗也是红色的,舍不掉的是肩上这抹‘国旗红’。”

  原武警国旗护卫队指导员彭凯在朋友圈中写道:三十五年,难说再见,三十五年,约1000多名国旗卫士前仆后继,共同完成25000多次零失误这一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将一个任务演变成一种仪式,将一支部队推成一个典型,将一面国旗化成一片情怀。如果,世界有最美的颜色,那就是一抹国旗红。

  纵深

  升国旗仪式有七大变化

  1日7时36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

  每月首日护旗队员增至96名

  与此前相比,新调整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主要呈现七大变化。

  ——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增加号手和礼兵的迎旗环节。新创作《升旗号角》音乐,由军乐团8名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演奏,象征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仪仗队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强化庄重威严的气氛。

  ——增加护旗队人数。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96名,平日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66名,更好体现威武雄壮的气势和阵容。

  ——调整升旗时长。原升国旗时演奏国歌3遍,时长2分7秒,与太阳经过地平线的时长对应。现护旗队行进至国旗杆基座位置,到国旗升至旗杆顶端的时长仍保持2分7秒。国歌完整演奏一遍,升旗时长为46秒。

  ——调整军乐团出场和演奏位置。军乐团由过去跟随护旗队执行演奏和返回,改为提前从广场西侧进场,在旗杆基座南侧区域演奏,护旗队出场和返回更加整齐划一。

  ——调整《歌唱祖国》演奏时机。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将《歌唱祖国》从护旗队出场行进间演奏,改为升旗后返回时演奏,护旗队出场时不演奏音乐,全场安静,凸显护旗队员的整齐脚步声,更好体现仪式的肃穆庄严。

  ——调整护旗队动作。护旗队进场正步行进时由肩枪改为端枪,升旗时增加3名分队长下达“向国旗——敬礼”口令、行举刀礼,增强威武气势。

  ——调整升旗人员。升旗组由原来的4人调整为3人,分别着陆海空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着陆军礼服的升旗手执行展旗任务,另外2名着海军空军礼服的护旗兵握枪行注目礼。

  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35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此番调整后,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按126人编队方案实施,其中护旗队员96人、礼兵30人,分别着14式陆海空军礼服。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队员90人编为6路15列行进队形,分准备、迎旗、护旗、升旗和返回5个步骤,全程10分钟。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一般参照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方案执行,特殊情况根据任务需要增加编队人数、鸣放礼炮。平日升国旗由66人编成,国旗组3人,分队长3人,队员60人编为4路15列,分护旗、升旗和返回3个步骤,全程8分钟。

  降国旗全年按66人编队方案实施,列队形式和行进动作与平日升旗仪式相同,不安排军乐团或录音伴奏。国旗哨分两种形式,升旗后由3名着陆海空军礼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降旗后由2名着陆军常服仪仗队员徒手站立哨位。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