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在风雪中的“北极杨”
他们与寂寞为伍,他们与风雪搏斗,他们是边境上的“极地白杨”,他们是祖国最北端的戍边壮士。临近春节,记者在风雪交加中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村,走进中国最北的边防哨所,记录北极哨兵守卫边境安宁的铿锵脚步,感受他们“最冷”“最北”的热血忠诚。
衣服脱下来都能站住
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那些掩在白茫茫雾凇深处的白杨树,仿佛是戍边哨兵们的化身。
江面空旷,寒风凛冽。在北极哨所已服役8年的中士杨磊先穿上保暖内衣、戴上护膝,然后穿上绒裤棉裤,外面再穿上迷彩服,最后套上大衣。全副武装之后才去江面执勤。
“江面上巡逻可不轻松。”29岁的哨所指导员曹全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特殊气候——冰层是一层一层堆起来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平坦如镜,而是冰凌如刀,犬牙交错,走路一不小心冰碴就能把腿划破。
“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疼。”杨磊要在江面上连续执勤4个小时,执勤时要戴着防寒面罩、棉帽,除了眼睛,脸上基本全都罩上了。
由于长期被寒风劲吹,每位哨兵双眼周围的皮肤都被冻成了黑灰色,个个都有“黑眼圈”,就像熊猫一样。
曹全兴所在的连队长期驻守在祖国的北极,每到冬季封江期,江面管控压力会越来越大。连队除了每天派出例行性巡逻、潜伏勤务外,还会专门在旅游热点地区派出定点执勤小组,防止游客误越国界。“一旦有游客靠近江面上的边界线,我们就快速赶过去制止,边跑边喊。”他说,我们穿很厚的衣服,跑一趟衣服里就汗湿了,站在哨位上,冰霜会从衣服里透出来,衣服硬得像平板,脱下来都能站住。
“在最冷的地方,战士们都有一颗最热的心”
22岁的王乐成去年9月才刚刚入伍,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和20多个新兵坐火车来到这里,“一下车,刚吸了第一口气,就对冷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觉得滴水成冰只是一个词汇,来了才发现原来是真的。”王乐成说,在门口端了一盆水,不小心洒掉一些,当去拿拖把来拖时,发现已冻成冰了。
哨所的老兵对这里的寒冷早就司空见惯。杨磊说,在外执勤时,穿防寒靴也没用,往往是前一小时脚还有知觉,接着就冻得没知觉了,过两三个小时,就发热发烫开始发痒。
每到江面封冻后,黑龙江天然屏障消失,战士们就要在江面上架设拦阻设施。以前没有车,接起来有12公里长的拦阻设施全部要靠战士扛过去,全部搭完要花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儿当一天兵,就要把责任尽到位,保卫边疆安全。”杨磊感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每次执勤时,都会非常小心,生怕群众误入对方国界,产生不良影响。
杨磊刚到哨所的时候,连队营房还是老式暖气,要烧很久才能热,还没有热水,洗漱都用冷水,现在装了暖水设施,战士们终于能够洗上热水澡了。“当兵苦,但苦中有乐。在最冷的地方,战士们都有一颗最热的心。”杨磊说。
我们守卫边界,你们放心过年
杨磊的家乡在陕西咸阳,离这里有3000多公里,回家坐绿皮车要3天2夜。因为春节期间要确保边境稳定,他已8年没回家过年了。
“当兵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的父亲和叔叔都当过兵。”杨磊说,刚参军时自己也曾抱怨过苦,但父亲说当兵就是什么苦都要能吃。
杨磊的母亲去世早,老父亲一人在家很辛苦。他说,最放心不下的是父亲,逢年过节心里特别挂念他,希望他能在家照顾好身体。
这里一年中有8个多月都被冰雪覆盖,战士们都很期待春天的到来,因为可以看到绿色,带给他们蓬勃的生机。
临近分别时,王乐成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一次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过年,“也想家,但这里的岗位更需要我。有我们在守卫边界线,祖国人民才可以放心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