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筑梦港航发展新篇章 续水运辉煌复内河昌盛

  浙江,自古因水得名,借水而兴。然而,数据显示,作为浙江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近45年来,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内河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不断下降,占比从超过50%降至约14%;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仅251公里,占比2.6%,远低于中国7%的平均水平。

  为复兴内河水运,自2012年起,浙江启动复兴计划。五年来,浙江内河水运已大踏步进入了复兴发展的“黄金期”,书写了振兴经济、绿色发展、智慧升级的华美篇章,助力“港航大省”向“港航强省”华丽升级,见证可“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浙江内河航运复兴蓝图逐渐变成现实。

  依水而兴 释放黄金水道经济红利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李清照笔下昔日的金华水运的繁荣景象,在水运交通繁盛的年代,金华凭借金华江、衢江、兰江三江交汇的地理条件,成为浙江中西部的交通枢纽和浙江通往华东各省的交通要道。

  然而,随着上游拦坝截流、建库蓄水以及60年代富春江船闸的建成,金华水运已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日渐萎缩。

  随着“内河复兴计划”的号角再次响起,金华内河水运复兴也驶入“快车道”。

  金华市港航管理局局长尤克诗介绍道,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工程将于2017年12月底通航,届时可实现500吨级单船、2000—3000吨级船队通航,“金华将再现‘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繁荣,并将充分释放内河水运低成本的‘物流红利’。”

  金华内河水运发展路径是当下浙江内河水运复兴的缩影。

  一条条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在为沿岸企业释放物流红利之余,也串起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旺了沿河产业和临港经济,促进内河水运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为带动沿河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浙江将继续依托航道,以物流园区为载体,推广‘区港园’联动模式,集聚特色临港产业,建设特色临港产业发展带。”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旭铭如是说。

  绿色港航 争做绿色发展先行官

  沿着乍嘉苏航道一路走来,护岸3米范围内都种植了绿化植被,放眼望去,水面宽阔顺直,生态护岸美观漂亮,“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象美不胜收。

  乍嘉苏航道是当前浙江打造绿色港航的剪影。随着内河水运的全面复兴,浙江正积极谋划“绿色港航”的发展新文章。

  “水运大省浙江在港口绿色发展保持国际领先,浙江是绿色交通试点省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已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大力推进港口码头和水上服务区岸电建设,将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作为船舶减排的重要替代措施。”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任忠如是说。

  清洁能源应用便是绿色港航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5年、2016年,浙江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电能替代的意见》和《浙江省岸电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同时,创新建立港航部门、供电公司、节能公司及港口企业等多方合作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浙江全省共建成岸电供电设施428套,2016年全省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用电量1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0吨。

  除了推动清洁能源应用,船舶污染整治也是绿色港航建设的重要课题。

  作为“港航大市”,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步海宾表示,嘉兴已完成船舶油污水“一船一站一机制”建设,嘉兴市本级、海盐和嘉善已建成油污水接收处理站共3个,海盐、海宁已有污油水接收船各1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航区船舶垃圾和含油污水回收处理的市场化运作,辖区接收处理船舶污染92.02吨。”

  从“单兵作战”到聚沙成塔,从壁垒横亘到“血脉畅通”……浙江港航让经济发展之时,也收获生态绿色和谐之美。

  据了解,到2018年,浙江计划实现全省船舶运输节能42.8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9.25万吨;全省港口生产节能2.0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9万吨。

  “互联网+” 助力“港航大省”智慧升级

  如今,串珠成链的黄金水道如同繁忙的交通枢纽,内河船只慢慢靠岸,往来货物头尾相连……成千上万的货物被马不停蹄地运往浙江各地,汇聚成一股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浙江港航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数字航道建设,提升港航业务领域物联网、视联网覆盖率。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让“智慧水运”实现“可视、可测、可控”,释放“互联网+”的最大潜力,助力“港航大省”智慧升级。

  杭嘉湖正是浙江“智慧港航”建设的生力军。早在2004年,湖州已开始港航信息化建设。

  “以前需要检查人员上船检查船只配员数量等内容,现在实现了主要的码头、重要航道的岔口、密集的锚泊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可以监控船只的走向,可以在后台看到船行的轨迹,了解行踪轨迹,真正实现了船舶不停航监管。”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戚慧介绍说。

  如今,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浙江港航也在抢抓物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港航业务领域物联网、视联网覆盖率,在此背景下,“船联网”应运而生。

  随着伏笔多年的“船联网”模式缓缓打开,浙江将为13000艘浙江籍船舶“发放二代身份证”,安装RFID电子船名牌、规范一船一牌标准。

  当前,浙江智慧港航正有序进行,依托纵横交错的黄金水道,这片正在深耕的内河水运收获了发展的巨大活力。仅2017年上半年,浙江内河货物吞吐量达1.53亿吨,集装箱25.6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9.1%、55.4%。计划到2020年,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实现年均增长22%。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