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乐视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将大部分超级电视售价上调100-200元人民币。随后乐视致新高层解释,公司涨价是受电视重要部件——电视面板价格上涨的推动。面板涨价早已不是新闻。据行业研究机构前瞻网数据显示,2016年3月电视面板价格已开始触底反弹。7月,40英寸电视面板的价格从3月份的86美元上涨至94美元(涨幅约54元人民币),涨幅约9.4%;9月电视面板报价再次上涨,32寸、40寸/43寸等主流尺寸面板再调涨8-10美元。
面板厂营收的增长也反应了面板价格持续上涨这一事实。面板制造商如友达(2409.TW)、华映(2475.TW)、彩晶(6116.TW)等8月营收分别为289.54亿新台币、34.4亿新台币、22.73亿新台币,环比分别上涨7.9%、8.7%和24.9%。而针对涨价,不少硬件生产企业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化解这一难题。
9月12日,TCL(000100.SZ)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华星光电与深圳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三星显示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拟将11代线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15亿元,并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G11项目重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产能布局。
生产者对外投资自行生产面板,囤货则成了不少经销商的选择。一位彩电行业从业人员告诉界面新闻,不少经销商早在6月就已闻风囤货。“但对终端消费者不敢涨价,现在价格战太可怕,一涨价基本就没卖的了,利润低得可怕。”
不过,乐视致新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就在其他传统厂商大打价格战之时,它还逆势提价了。
乐视控股旗下包括超级电视和超级手机在内的硬件的销售是官网直营,而414、919等各种乐视生态日的活动也主要在其官网上进行。由于价格的统一性和自主性,给乐视终端的涨价带来了底气。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乐视硬件和软件共同销售所带来的捆绑策略。界面新闻此前在分析乐视2016年半年报中指出,乐视的收入确认在终端销售和会员收入分成中有些不解之谜。乐视的销售以“生态圈”为噱头,主打硬件和软件并进捆绑的销售策略。在此策略下,形成了“买会员送硬件”等烙上乐视印记的促销活动,同时也成功地使乐视网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90%和125%。
虽说这一策略可以以量取胜扩大销售额,但是并不改亏损的事实。需要明确的一点,生产乐视超级电视的乐视致新并非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乐视网直接持有其58.55%的股份。因此乐视致新的收入以及亏损会按持股比例计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根据乐视网历年来披露的年报以及半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每卖出一台终端,都会使得上市公司亏损630元左右,到了2016年,亏损额收窄为589元,每台销售毛利率为-29%。
而乐视致新此次价格的上涨对于上市公司乐视网的业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次涨价,会是乐视终端扭亏为盈的标志么?
分析其数据,却发现要扭亏依旧是个不小的难题。
资料显示,乐视超级电视共拥有X系列、Max系列等5个系列,共计7种尺寸规格的产品。此次涨价主要针对第4代乐视超级电视的部分机型,在价格上进行100-200元的调整。由于系列众多,主流价格也从1800-3000元不等,因此界面新闻用整体销售的价格来进行测算。
根据2015年年报和2016年半年报中公布的分业务收入和成本进行计算,2016年上半年每台终端平均售价约为2097元,如果按照150元的上调中间价来计算,上涨幅度约为7.31%。而成本端,2016年上半年,乐视致新所销售的每台终端成本约为2641元,按主流尺寸9月以来上涨10美元计算,合计上涨人民币约67元,乐视致新的成本将上升约2.54%。如此估算,乐视终端的每台亏损额将由589元缩减至548元,而毛利率也由亏损28.7%收窄为亏损24.4%。虽然超级电视的售价涨幅超出成本涨幅,但依旧不改亏损的情况。
而这一估算也同样符合乐视控股高层对外的表态。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止一次地表示,乐视终端销售一向是成本定价、负利定价,并将继续以会员和广告来补贴硬件,短期内终端盈利的可能性将很难实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乐视致新此次敢于涨价,更多地是显出对于消费者会继续“买单”的信心。“能够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也是对于其品牌的一种肯定。”
乐视超级电视新的价格于9月20日开始实施。离开了“买会员送硬件”的销售策略,会员是否会对持续上涨的终端继续买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