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田间地头找项目 广东首创科技助农新模式

这个暑期,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副所长安玉兴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到梅州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指导数字百香果园的建设及百香果中期管理技术;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先进村指导百香果种植病害防控与中期管理……

8月30日,广东省科技厅对外发布《关于组织2019年度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凝炼科技助农项目的通知》,在科技特派员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安玉兴也为之“点赞”。

让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去发现问题,从而凝炼科技助农项目,发挥了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时期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探索,这个做法在全国属于首创。

鼓励科特派到农村去“找茬”

目前,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广东省1300多个乡村产业,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2190个,推广先进农业和农村适用技术4615项;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约63万人次,辐射带动824万人受益,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成绩背后,科技日报记者发现,目前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科技特派员项目一般由学校来组织团队申报,项目经费也由学校统筹使用,根据需要进行调配。有些不熟悉农村工作的个人或团队,也被分配了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科技特派员积极性不高,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项目,而是去完成任务。

另外,目前一些农村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实际上已得到解决,只是信息不对称,农村很多人不知道,也没有人去告诉他们。

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处长林光美表示,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推出该项目就是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与乡村接触、与农民交流,发现问题线索,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构建团队去解决问题。

“这是广东省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一个创新。”安玉兴认为,对有感情、有激情、有热情的农村特派员在下乡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阻碍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重点支持,将起到激励先进、示范引领、持续推动的作用。

将更多自主权交给派出单位

本次推出的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两大类。

重点项目是指,农村科技特派员在科研工作和下乡助农实践中,总结凝练的具有普遍共性的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难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科研价值,能取得较好的技术成果且具备区域性推广应用前景和产业效益,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进行推广转化。

面上项目是指,针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暑期大下乡等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科研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提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的科技助农能力。

本项目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由派出单位组织申报、论证评议、单位内公示,并将推荐材料报送至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议,择优给予支持,其中重点项目每项支持30万元,面上项目每项支持1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项目实施过程中,广东省科技厅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项目是委托派出单位来组织的,他们最熟悉情况,由他们来对科技特派员报上来的项目做出评价,能够真正挖掘到一些好的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省科技厅也要求,派出单位须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立项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和服务,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

工作模式由被动变主动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组织开展2019年“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7月2日以来,该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已对接约70条扶贫村,培训从事技术创新服务人员逾50人次,培训和指导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均超过1500人次。

“启动该项目非常及时,可以进一步引导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深入一线调研、深度挖掘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严会超说。

严会超认为,本次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是省科技厅进一步落实“放管服”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充分发挥各科研单位积极性,整合有效资源,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发现问题凝炼项目的做法,是新时期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由被动式、任务式转变为主动式、清单式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将引导更多的科技特派员去挖掘、研究和解决农村科技问题,造福南粤人民。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