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村,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辖8个村民组498户2013人,其中贫困户205户678人,属于典型的国家二类贫困村。
如今,一切都在改变。
大扶贫,又一次释放中国农民能量和创造力。
“我们不担心脱不了贫,只是希望脱贫步伐更快一点。”箐口村支书李兴国告诉记者,“‘大扶贫’一定会让大家富裕起来。”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发展产业是箐口村实现脱贫致富的出路。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发展产业的实惠,村支书李兴国最先养起了蜜蜂,村主任张凌带头种起了猕猴桃,其余村干部也尝试养鸡、种樱桃。
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公司,由公司对全村确权资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使用,按保底价对村民农产品收购并进行统一销售,所得收益60%作为入股村民的利润分红,30%用于村合作社建设,10%归村集体所有。
记者在“箐口村脱贫攻坚作战图”上看到,箐口村8个村民组被制作成了不同的色块,张凌介绍说:新梦想合作社和农科专业合作社下的火石坡组和下寨组主要开展猕猴桃、樱桃、李子种植和蜜蜂养殖;祥梅合作社、追梦合作社和富家合作社下的麻窝组、小丫口组和箐口组主要种植中药材、李子,发展土鸡、鹅、牛等养殖。
如今,箐口村所有村民组都建有合作社,各合作社都有脱贫产业,每家每户都有致富平台。
在新梦想蜜蜂养殖基地,村民张青泰往返于一个个蜂箱间,他不时揭开蜂箱盖子,认真地查看着各个箱内蜜蜂的生长状况。不久前,他的86箱蜂苗在大方县达溪镇成交后实现了57350元的经济收入。首次获利,就为村集体增加了26000元的收入。
在箐口村,村民最为热衷的产业,是猕猴桃种植。曾经满眼尽是玉米的土地上,猕猴桃藤正以勃勃生机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猕猴桃亩产1000公斤上下,产出效益10000元(人民币)左右。”张凌说,箐口村注册的“沁口”牌猕猴桃在农村电商平台上已订出去10000多公斤。
在村企一体化模式下,村民可以用土地、房屋、车辆、机械、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入股到种植、养殖、劳务等不同类别的合作社,再由公司统领合作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贫困村民还可以把产业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分红。”李兴国说,通过资源整合,不仅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还优化配置了全村人力资源,做到分工合理,人尽其能。
记者走访了解,箐口村村集体公司已整合土地1600余亩、林地3500余亩;带动村民养蜂800多箱,发展李子、猕猴桃等经果林种植4600多亩,初产期可实现总收入300万元(人民币),户均可增收48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