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尹力)道路修好却没有名字,所挂路牌与档案中查到的名字不一致……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名路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北京自去年8月起开展整治无名路专项工作,分三批对无名路进行命名。据北京市规划国土委5日通报,截止6月底,该项工作已顺利结束,北京共有1006条无名路完成命名。
无名路命名经过多个步骤
据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地名管理处副处长郭健介绍,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无名路命名涉及朝阳、海淀、丰台、通州等8区,共275条,其中朝阳区最多,为109条。
同前两批一样,第三批无名路命名需要经过规划部门查阅历史资料,现场实地踏勘,提出初步命名预案,征求属地和相关部门意见,网上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再次征求属地意见,最终形成命名意见,报请上级政府审定等多个步骤。
“这仅是规划部门命名一条路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如果涉及户籍和门牌排查等需要有关部门协助的工作步骤,流程还要复杂些。”郭健介绍。
命名流程启动后,工作人员要收集无名路附近区域的各种资料,比如老百姓怎么称呼它、附近有没有知名建筑物、历史上有什么典故等。随后,工作人员就要进行地名资源分析,并制定命名方案,启动专家论证。如果论证顺利通过,就要开始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再次通过后,规划部门就会发布标准地名。
郭健举例说,第二批无名路的命名中,西城有一条胡同拟命名为博学胡同,后来有历史文化学者指出这条胡同有文献记载更早的名字叫饽饽胡同,为了尊重历史,最后就按饽饽胡同来命名。
四类无名路需要“有身份”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的是城市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特点,特别是道路名称,还涉及户籍管理、工商注册等方面,因此要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程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命名的。
按道路的命名流程,北京市政道路的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就应该提交道路命名的申请。如果道路为开发商代征,则是由开发商提交申请。级别比较高的主干路命名,规划管理部门在征求周边意见、上网公示之后,通常会再上报市政府,其他的市管道路,也会在经过公示之后由市级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审批。
据了解,一部分无名路的出现,和开发商、道路建设单位没有提交申请有关。
去年7月“葛宇路”事件曝光之后,北京开始彻查无名路。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结合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无名路聚焦在以下四类:未悬挂路牌,但车辆可通行,长度在100米以上,宽度3米以上的硬质铺装路面的无名道路;未按规划实施完毕,或者道路一端(断头路)、部分路段未通车的,导致道路未正式命名或未挂牌的道路;有道路名称正在审核,未正式批复等特殊情况的道路;市民实际生活需要的临时性规划道路等。
无名路纳入规划管理范畴
经过摸排,北京查出了1958条无名路。梳理后,北京确认需要合并命名或不需要命名的道路900余条,最终确定1006条无名路需要命名。
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年6月底结束,命名共分三批进行,第一批286条,第二批445条,第三批275条。此次整治无名路的专项工作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规划部门命名后,道路管理部门将负责这些无名路的路牌安装。
郭健同时表示,整治无名路的专项工作虽然结束,但是规划部门已将无名路纳入日常管理,从以前的依申请命名转为依申请命名和主动命名相结合,从仅命名规划道路转为命名规划道路和现状道路相结合。在编制区域控制性规划时,同时开展地名规划研究。今后将制定新的地名管理办法,从根本上避免有路无名的现象。(完)
原标题:北京上千条道路告别“无名”|命名|北京|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