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需要两面看
吴学安
据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再创新高。一方面,新动能新产业快速增长及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就业压力持续增大,“慢就业”等新问题值得关注,就业质量仍待提高。
相比“80后”毕业生,“90后”“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降低,“慢就业一族”数量逐年增长。因担心工作不符合预期或专业不对口等原因,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他们旅行、出国或游学,经济上继续依靠父母。“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原因,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变化的因素。这种“慢”可能是自主追求更好就业的选择“慢”,也可能是被动型漫不经心的心情“慢”。前者表现为不仓促就业,通过进一步了解社会环境、认知自我来做好职业规划,这种“慢”是一种沉淀和积累。后者则表现为拖着不工作,抱着得过且过或啃老态度,并没有明晰的自我规划,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正确的态度是辩证看待这一现象,对为追求就业高质量的“慢”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啃老”做法坚决反对。
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其实,“慢就业”并不可怕,“漫无目的的就业”才可怕。就业要从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出发,能尽快就业的尽快就业,需选择“慢就业”的也不必过于焦虑,从事一段时间的支教、创业等“尝试性就业”,从而走向更合理的就业轨道。
吴学安
吴学安
原标题:“慢就业一族”数量逐年增长 “慢就业”需要两面看|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就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