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12日电 题:四川遂宁:“防”“打”结合织密防骗“天网”
新华社记者吴文诩
冒充外籍士兵,假扮警察,银行系统升级……当前各种“花式”通讯网络骗局层出不穷,受害人往往防不胜防。如何有效惩治和防范通讯网络违法犯罪?四川省遂宁市探索出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治理手段,织起“防”“打”结合的防骗“天网”。
网恋“陷阱” 女青年被骗19万
今年年初,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的张女士通过微信认识一名“外籍士兵”,对方自称美国驻叙利亚维和部队的中尉军官。随后一个月里,对方不断对张女士嘘寒问暖,还时不时发来在境外、战场服役照片。
在猛烈“爱情”攻势下,张女士很快沉溺于虚构的甜言蜜语中。眼见获取张女士信任,对方便称在叙利亚得到一笔350万美元奖励,希望将钱转给张女士,未来前往中国生活。
随后,对方以支付快递员机票费、生活费和通关打理费等事宜为由,让张女士汇款,被“爱情”冲昏头的张女士信以为真,先后分三次汇款19万元。直到今年3月,当对方继续让张女士汇款时,她才察觉上当受骗,并向公安机关报警。
听了张女士的讲述,民警很快确定,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电信诈骗案。随即,遂宁警方启动反诈骗程序,追查资金流和信息流。通过对上万条资金流及千条电话记录,民警成功确定被骗汇款的取款地为广州增城区,同时通过调取取款监控视频,顺利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5月8日,遂宁警方刑侦民警赶赴广州增城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在广州警方协助下,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居民小区。随后,警方一举抓获尼日利亚籍男子及另两名提供银行卡账户的犯罪嫌疑人,并冻结银行卡23张。
“花式”网络诈骗暴露监管“漏洞”
遂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郭海涛说,通讯网络诈骗背后原因是广大群众整体辨识度不高,缺乏防范意识,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
据介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受害人心理特征,设计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剧本”,编造花样繁多的虚假信息,以便取得受害人信任,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据遂宁市警方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通讯网络诈骗形成几大类“剧本”,较为突出的是以下诈骗手段: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比如,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被消费等为名,告知受害人出现信息泄露,被他人盗刷,要求受害人进行个人信息升级,借机骗取账号信息。
——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电话进行恐吓,引其入套。比如,假冒“公安局民警”名义群发手机信息或直接拨打电话,以事主涉嫌“洗钱、银行卡恶意透支、包裹夹有毒品”并已经被立案为名义,要求事主把账户内存款转到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冒充熟人进行诈骗。嫌疑人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领导,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其身份,当受害人报出某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并谎称自己出车祸、生病等急需用钱为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不会进一步核实身份。
此外,还有犯罪分子利用虚假招聘信息、虚构退税补贴、重金求子、中大奖等各种虚假信息设置圈套。一旦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并按对方要求将存款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就会上当受骗。
办案民警表示,公安机关破获的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诈骗分子无论如何“翻新”,最终目的都是得到受害人个人信息的账号和密码。“民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防”“打”结合织密防骗“天网”
2016年9月,受害人王某在国外留学的女儿QQ号被盗,被“假女儿”骗走11万元。遂宁市反诈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成功将被骗的资金11万止付冻结,并根据关于相关法律规定,将冻结资金返还到受害人手中。
“整治通讯网络诈骗行为,需要‘防’‘打’结合。”遂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胥险峰说,为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违法犯罪,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活动蔓延势头,遂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并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负责人任组长,其他联席会议成员任副组长。
此外,着重建立完善“防”“打”通讯网络违法犯罪工作机制。一是公安机关网上网下同步上案,提升打击通讯诈骗犯罪工作成效;二是建立市级警银、警企合作打击平台,公安机关负责查办案件,银行负责堵截赃款,通讯企业负责切断诈骗电话,并且实现侦查部门对涉案银行账户的快速查询、紧急冻结和止付;三积极会商检察、法院等部门,及时将赃款赃物退还受害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据悉,今年1月至今,遂宁市反诈中心接警200余次,成功止付、冻结90余次,成功止付18.51万元、冻结49.51万元。处置涉案电话75个、涉案银行账号90个、拦截电话40余起。成功阻止各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35余起,为群众减少损失100余万元。
原标题:四川遂宁:“防”“打”结合织密防骗“天网”|受害人|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