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载的村小坚守 记江西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罗光祥

  四十三载的村小坚守
  ——记江西赣州南康区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罗光祥

  【教师画像】

  红卫教学点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乡最偏远的寨坑村,罗光祥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这所学校,一晃就是43年。

  学校交通不便,从镇上的集市出发,开车到学校需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学校最初有5名教师、4个年级100多名学生。随着村里的孩子被外出务工的父母带离家乡,以及撤点并校的推进,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们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罗光祥却依然留在这里。

  “只要一看学生的字写得漂亮,就知道是罗老师教出来的。”横寨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志强告诉记者,每年罗光祥教的学生的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而且他教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尤其是字写得特别好。

  从农家小院到设施完善的村级小学

  以前的红卫教学点与其说是一所小学,倒更像是一个农家小院。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地面没有硬化,到处尘土飞扬;没有电,上级配置的各类先进教学设备用不上。学校没有围墙,操场外是两米多高的高坎,课间活动时罗光祥必须站在操场边守着学生,以免学生一不小心掉下高坎……

  罗光祥四处奔波才有了现在全新的校园:硬化了地面,让孩子们再怎么玩乐也不会变成“泥猴子”;拉来了电线,在教室安装上电灯、吊扇,使教室变得宽敞明亮。

  如今,红卫教学点已经成为横寨乡设施完善的村级小学,学校设施更完善了,安全有保障了,孩子们学得更安心。

  农村学校条件有限,资源相对缺乏。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罗光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们共同制作教具。讲一年级语文课文《乌鸦喝水》时,他找来个酒瓶装上半瓶有色水,并捡来些石子,让学生们先看放石子前水位在哪里,再放进石子观察水位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既形象又生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置身大自然,罗光祥带领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春季,他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自然的变化,花的形状、颜色、气味,树木的枝条、叶子和小动物;秋季,他还会组织孩子们到果园参观,为他们讲解脐橙生长的知识;梅雨季节,他又会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附近的小水电站,了解发电过程,同时普及正确用电、防止溺水等安全知识。

  泥泞路上的日日相送

  在库区移民之前,与红卫教学点隔水相望的两个村小组里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水库。水库边上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离水面有一二十米高,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险,罗光祥每天都会护送学生们回家。

  学生郭兰香仍记得20多年前罗光祥送他们放学的情形:天黑了,还下着雨,罗光祥和孩子们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中前行,一路上搀扶这个、提醒那个,一刻不敢放松。为了不让学生们淋雨,罗光祥用身体护着他们,自己却被淋得湿透。在最难走的地方,他有时还要把学生抱过去、背过去。而每次把孩子们送回家,天都已经黑了,罗光祥又是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

  学校没有水,学生常用脏手拿东西吃,容易生病,罗光祥就每天从家里带些水给学生们洗手。以前村子里经常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上学,每到开学,他都要给学生垫付不少学杂费。村里没有商店,学生们买文具用品很困难,他就自己去十多里外的集市上买回来,分给学生们用……43年来,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我退休了还有我儿子”

  43年间,罗光祥曾有许多机会离开大山,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但山区孩子求知的眼神和村民们的挽留让他选择留在这里的讲台上。2006年,中心小学准备调他去乡里最大的村小——寨坑小学当校长,这所学校不仅离县城近,而且办学条件也是乡里最好的,可罗光祥却主动拒绝了。“我离开了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个点就有可能被撤掉,孩子们上学就要走十几里路去另外的学校了,他们才多大啊,这对他们来说太艰难了。”罗光祥说。

  过去的几年间,常常有人问罗光祥,他退休以后学校怎么办,每一次,他都坚定地回答:“只要这里还有孩子,我就留在这里教书。就算我退休了,我还会让我的儿子来。”

  转眼间,小罗老师在这所学校一年了,他也像罗光祥一样认真地做着每一样事情。罗光祥说:“我最开心的是儿子能够来到这所学校,接过我的教鞭,孩子们就可以在这个学校继续读书了。”

    (本报通讯员 周金颖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原标题:四十三载的村小坚守 记江西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罗光祥|学生的学习|泥猴子|教学点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