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排爆手,张保国还在排爆第一线
公安部一级英模、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第一排爆手张保国,虽曾受伤致残,但依然战斗在排爆第一线,人称 “烈火金刚”。 (均受访者供图)
2005年3月2日,媒体事先架设好的摄像机录下了火炸药意外燃烧的瞬间,冲出火球的人影即张保国 (箭头所指)。
张保国 (中)带领排爆中队同事销毁废旧炮弹炸弹。
张保国和妻子、女儿。女儿汝佳特别崇拜父亲,将来也想当一名人民警察。
本报首席记者 郑蔚
排爆手。
这个岗位,首先让记者联想到的是又厚又重连着头盔的排爆服,然后是穿着排爆服的排爆手,一步一步无畏地迈向前方的不明爆炸物。它可能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纸箱,也可能是一辆暗藏杀机的汽车。只要稍有不慎,或与排爆手的“慎”与“不慎”根本无关,它随时都可能在一瞬间化作狰狞的死神。
张保国就是排爆手。确切地说,他是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第一排爆手。
上月,济南市公安局隆重举行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同志授奖仪式。“全国公安一级英模”是公安部授予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最高荣誉称号。
“此前,我没想过自己也能评为一级英模。”张保国对记者说。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人数最多的队伍。2017年,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361位,几乎是“天天有牺牲”。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获得公安部“一级英模”荣誉称号的,大多是执行任务时牺牲的勇士。有的年份,获此殊荣的全都是在抓捕穷凶极恶的罪犯时英勇牺牲的烈士。
张保国获此殊荣乃当之无愧。从1999年9月转业到济南市公安局的近20年来,他一直从事排爆工作。即使曾因排爆致残,后来又提拔为特警支队作训处副调研员之后,他依然是第一排爆手。
“化学脑袋瓜”,竟真和爆炸物打上了交道
在特警支队初见张保国,却有几分小意外。也许是之前已采访特警支队多位干警,那清一色的大个儿,威武英俊,与印象中的“山东大汉”形象十分合拍;而张保国中等身材,笑容和善,语气平缓,似乎更像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而不是在排爆现场出生入死的英雄。
真不知道,要多少次的临危不惧、命悬一线,才能炼就他这样沉稳而坚毅的品格?
特警支队长刘宜武告诉记者,自张保国入警以来,他已先后成功处置涉爆现场9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20多个,鉴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 (枚),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900余次。
转业之前,张保国是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的工程师。上世纪90年代,济南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那些深埋在地下几十年而未引爆的各种炮弹、航弹、手榴弹等在施工中被挖掘出来。如何安全地处置销毁这些爆炸物,成为济南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当时公安系统尚无专业排爆人才。于是,在济南市公安局领导和济南军区有关方面的协调下,1998年3月,正营职的张保国成了市公安局里唯一穿着军装的排爆专家。
此时,张保国已是和各种弹药打了14年交道的少校工程师。炸药、炸弹的种类之多,真的必须有深厚的专业底蕴方能辨识、破解,所幸张保国是科班出身。1984年,张保国以总分493的高分考入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这个分数,据说当年可以进重点院校。于是,从小被乡邻称为“化学脑袋瓜”的他,就真的和各种化学爆炸物打上了交道。
1988年军校毕业,张保国分到济南军区某弹药修理装配站。这个站地处大山深沟,条件非常艰苦,但“化学脑袋瓜”依然不甘寂寞。军区每年销毁的各类过期炮弹多达数百吨,传统的方式是一炸了之,或用很低效的方式回收部分废旧弹药的钢材、炸药。张保国就琢磨开了:要是把炮弹里的炸药全部回收了用于民用,把这么好的炮弹钢也全部回收了,可为国家节省多少钱啊!专业的理论知识帮上了他的忙:TNT炸药有个特点,加热到某个温度,它虽不会爆炸,但会由固态变为液态。就利用这个特性,经过反复试验,他研制出了“弹丸装药倒空制片机”,给炮弹加温后,让炮弹里的TNT流出来,再制成鳞片状炸药。从此过期炮弹再也不用爆炸方式销毁,既节约又环保。这个科研项目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化学脑袋瓜”,让济南市公安局看上了。刚借调到济南市公安局协助排爆工作,他被带到公安临时储存爆炸物的地下室,这场景真让他吃了一惊:各种爆炸物,从炮弹、手榴弹到航空炸弹,林林总总有800多枚,要不及时安全销毁,真炸起来可不得了!
但这样的创新人才,部队也不愿意放走。可张保国想到济南城里的工地上隔三差五就挖出一颗炸弹来,咬了咬牙,还是转业干上了公安。没想到的是,起初,他主要职责是负责销毁挖出来的废旧爆炸物;而后来,一个凶险得多的对手悄悄显现了:那就是犯罪分子制造的各种不同引爆方式的土炸弹。
只差3分钟,定时炸弹就将起爆
“我们通常处置的爆炸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军工企业制造的炮弹、炸弹、手榴弹等军用弹药,我们称之为‘制式爆炸物’;另一类是犯罪分子手工制作的‘非制式爆炸物’。制式爆炸物的结构、原理,我们基本都懂;而非制式爆炸物,就要靠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去识别、破解、排除。犯罪分子越来越狡猾,引爆的方式和炸药的种类也各有不同,所以非制式爆炸物,对我们排爆的危险最大。”张保国告诉记者。
刚入警3个月,张保国就3次面对死神的考验。
1999年国庆前夕的一个晚上,济南市中分局民警在玉函路某小区清查流动人口时,发现出租房里的一男一女却不是夫妻。男的对女的悄声说:“如果公安敢揍我,我就炸死他们!”警惕性很高的民警听到后,立即带离了他们,同时迅速将此信息上报市局。很快,张保国接到命令飞奔到现场。
究竟有没有爆炸物,爆炸物又藏身何处?张保国让一同赶到现场的科长和别的民警留在出租房外,独自一人打着手电走了进去,里面灯光昏暗,堆满杂物,他仔仔细细搜查每一个角落,果然发现了一个土制炸弹!那是一个装满了炸药的啤酒瓶,瓶口还精心制作了3种引爆方式:有鞭炮引火线点火的,有像手榴弹拉绳一样拉发引爆的,还有一种是直接摩擦引爆的。啤酒瓶外面还用胶带缠上了钢珠,一旦引爆,杀伤力不亚于军用手榴弹,可见其穷凶极恶的程度。
张保国认定处心积虑准备了3种引爆方式的歹徒,很有可能还制作了多枚炸弹。果然,他又发现了嫌犯用3个水暖三通管件和5个铁管制作的钢管炸弹,这9个炸弹都有很大的杀伤力。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非制式”土炸弹,张保国一时也无法判定这炸药的性质,它敏感不敏感?会不会一动就炸?必须现场就想办法破解。忽然,他看到墙角有2个塑料水桶,灵机一动:拿水泡了它!因为无论是点火、摩擦,还是拉火式引爆,都可以用水来隔绝火源,让点火装置失效。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9个土炸弹放进盛满水的水桶,暂时消除了危险。
第二天,在济南郊外的一个山沟里,张保国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将那个“酒瓶炸弹”像扔手雷一样扔了出去。一声巨响,果然是落地就炸。原来,酒瓶里装的是对撞击、摩擦极其敏感的自制氯酸钾炸药。要是在排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掉落地面,就有可能引爆!
嫌犯后来交代,男的是东北逃犯,撬开单位林场的保险柜,盗取了8万多元现金后逃到山东,还结识了一名女老乡。他内心始终惶恐,知道警察早晚会找上门,就制作了这9个土炸弹,用以拒捕。幸亏当晚一个都没炸响。
张保国遇上的第二个土炸弹是“汽车炸弹”。在某科研所大院里,一辆红色轿车门上被绑上了一个爆炸物,车主还发现了歹徒留下的纸条,如果不在规定时间里打20万元,就要车毁人亡!车主立即报警。
张保国赶到现场后,仔细观察,发现爆炸物上方还有一个闹钟,疑似定时炸弹。“这定时炸弹的危险,在于你不知道他预置的爆炸时间。”张保国对记者说。他只能从车的另一侧贴近观察,评估爆炸物万一爆炸时威力的大小,觉得首先必须将爆炸物转移出现场。但苦于当时没有排爆器材,他急中生智,向大院内一位大妈要了一捆纳鞋底的细棉绳,做了一个活结儿,然后迅速上前将爆炸物连同定时闹钟紧紧套住,再退到远处果断地将爆炸物拖离现场。所幸的是,在拖行的过程中,引爆的定时闹钟和爆炸物拖散分离了。他跑上前仔细一看,此刻与闹钟设定的起爆时间只差3分钟。要是晚3分钟,真不敢想象会是什么结果!
那年12月25日,济南市邮件分拣处发现了一个可疑包裹,上面写着收件人是“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举报中心负责人”,寄件人是“埠村煤矿张胜利”,包裹单上注明内装皮鞋一双。但邮局工作人员发现重量明显不符,经查证埠村煤矿也没有“张胜利”这个人。联想到此前分拣处曾发生过一起邮件炸弹爆炸事件,邮局于是报了警。
张保国和他的战友赶到现场时,整个邮局的工作人员都撤空了。当时,济南市公安局尚未成立专业排爆队伍,也没有专业防爆器材。怎么把分拣大厅中央的那个疑似爆炸物移除?张保国临时向当地派出所借了一顶钢盔,再找了床被子,把它包裹起来,就用一双手捧着它一步一步走出了邮局,将疑似爆炸物稳稳地放到车上,拉到郊外爆破销毁。
“您要是穿上了排爆服,是不是就能确保安全?”记者问。
“排爆服的防护功能是,1公斤裸装的TNT炸药,在3米距离外爆炸,排爆手可不受重大伤害。”
科班出身的张保国,很清楚爆炸物的杀伤力,但他真的做到了临危不惧。他的“不惧”,不是超人式的无需害怕,而是忠诚在先,“临危不退”,恪尽职守,令人感佩。
烈火金刚,“没名字的典型事迹报道”
2002年元月,市公安局领导率张保国等参加了京沪等十城市公安排爆部门在京举行的防爆排爆技术研讨会。会上,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公安交流说,当地一年发生的炸弹恐吓案件有数百起之多。这让济南市公安局领导格外重视,说:“防爆排爆队伍我们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于是,济南公安启动组建专职排爆队伍,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专用防爆设备。
尽管如此,排爆依然是高风险岗位。2005年3月 2日上午,济南西郊腊山的一个废弃采石场,济南市公安局按惯例在“两会”前集中销毁一批收缴和发现的火药及废旧炮弹等爆炸物。大约十点多,即将销毁的57发炮弹、7枚锈迹斑斑的军用发烟罐和大约15公斤的火炸药卸车完毕。这些火药是从社会上收缴而来,成分复杂,销毁时必须格外小心。战友撤离到处于上风口的山口处,而张保国前去处理最危险的废旧火炸药,并向随同采访的4名记者介绍销毁作业的过程。不料,张保国身后的一个锈蚀严重的发烟罐突然泄露,发烟剂接触到了空气立即自燃起火!
听到惊叫声的张保国回头一看,大喊一声:“不好,快跑!”同时飞快地冲到冒着火苗的发烟罐旁,一脚将发烟罐踢飞。记者全跑开了,他却因为奔跑的惯性冲进了铺在地上的火药堆。
电视台记者事先架好的摄像机录下了令人痛心的瞬间:一个十多米的火球突然蹿起,上千度的高温将张保国裹在中间,他变成一个“火人”,挣扎着冲出火堆,然后就地扑倒、翻滚,试图压灭身上的明火。但脖子里和大腿内侧的火苗依然燃烧,他只能用烧焦的手去拍灭火苗。战友们见状一拥而上,为他扑灭身上余火。
“着火时,我第一感觉是‘坏了’。我知道火灾现场很多遇难者是吸入了高温有毒气体,就紧闭双眼,屏住呼吸,向外翻滚。”张保国对记者说,“大火瞬间就烧化了钢盔的尼龙带,钢盔掉了。但当时我还没有觉得疼,是自己走到车上去的,但车还没进城就疼昏过去了。”
那天,张保国的妻子李静正在单位上班,丈夫的同事突然出现了。“保国受伤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像晴天霹雳,让她完全懵了。她知道丈夫是和炸弹打交道的人,一出事就是大事。那么多年,无数个不眠之夜等 “出现场”的丈夫归来,无数次的提心吊胆,今天真的出事了!
“我赶到医院,只见他的脸被火药烧得又黑又红,肿得比脸盆都大。两只手已经缠满了绷带,指尖还有黑黄色的液体渗出。”时隔十多年,李静讲述时依然心疼哽咽,“我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一定要活着!”
这场事故,张保国全身有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有的手指严重变形,落下七级伤残。可他,一醒过来就想到既要瞒父母,又要瞒孩子。他叮嘱妻子说:“给爸妈打个电话,说我出差一段时间,不方便给爸妈打电话……”,并关照前来采访的记者,“千万不要报道我的名字和照片”。于是,他的事迹以“一个党员民警光荣负伤”见报了。当时的济南市委宣传部领导不由得感慨说:“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没有姓名的先进典型报道。”
二十多天后,一家电视台在报道学校师生来医院慰问他的消息时,忘了给他的脸上打上马赛克,正好被一直挂念儿子的母亲看到,60多岁的老人家手里的碗当即掉在地上。第二天一大早,她从老家德州坐着头班车赶到济南。那时,正赶上张保国受伤的脸在蜕皮,老母亲一声“我的儿啊”就泣不成声了。老人家在医院陪护了整整两天两夜,张保国心疼母亲,让弟弟硬把母亲送回老家。谁知道,回到家第二天,心力交瘁的老母亲就一头栽倒在大门前,紧急送医后诊断为脑卒中,从此半身不遂,十多年来生活全靠张保国的老父亲料理。
“我母亲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啊,”他对记者说,“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小时候,我父亲在大西北建核基地工程,母亲白天干农活,每天晚上还要编炕席,5天要编织4条炕席,然后骑车到镇上赶集去卖……母亲为我们苦了一辈子,我没让她享上福,还让她为我遭了这么大罪。这是我的心头之痛。”
住院20多天后,4岁的女儿汝佳缠着要见爸爸,张保国也想念女儿,狠狠心让妻子带女儿来医院。妻子事先给孩子“打预防针”说,“爸爸被火烧伤了,不过快好了”,但4岁的孩子怎么懂得烧伤意味着什么?
张保国说:“那天,我在病床上都听见走廊里传来女儿蹦蹦跳跳的脚步声,但她一进病房,突然见到我烧伤的样子,一下子就吓哭了,躲到她妈妈身后去,边哭边喊:‘我再也不玩火了!爸爸你以后也不玩火了好不好?’”
在齐鲁医院的精心治疗下,张保国转危为安。但他的双手必须再次手术:失去皮肤的双手,即使戴上塑型手套也没用,双手的增生瘢痕越长越厚,不得已又到北京再次进行植皮、矫正手术。半年后,他身上留下了2道50公分的疤痕,终于出院了。
没想到的是,他出院后第三天,就蒙着口罩、双臂吊在胸前、双手缠着绑带出现在省交通医院的排爆现场。
“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
当年张保国还在病床上,就有记者问他:“选择排爆工作后悔吗?”他很坚定地回答:“排爆危险,但总得有人干。我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和经验比别人丰富,我不干谁来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两天的晚上,济南长途汽车西站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说要将一个黑色塑料袋留在停车场里“济南-安阳”的客车上“占座”,幸亏车站工作人员警惕性高,发现了塑料袋里有汽油桶等易燃易爆物。接警后,张保国立即赶往车站,在路上他已经了解了案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抵达现场后,他二话不说就套上防爆服。战友知道他双手因伤致残,为他捏了把汗,他还是那句话:“我是共产党员,我是排爆队长,我就是第一排爆手。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说完,毅然走向长途客车。
每当张保国讲述排爆往事的时候,他双眼英气逼人,这是近 20年养成的临战必胜的战斗意志的自然流露。“您到了排爆现场先做什么?”记者问。“先用频率干扰仪屏蔽无线信号,防止遥控引爆;再通过电子听音器、非线性极点探测仪、甚至移动X光探测仪等设备,判定可疑物是否真是爆炸物,以及可能的引爆方式。”他说。
在此之前,记者还一直以为“排爆主要靠勇敢”。
“不勇敢绝对不行,可光勇敢也肯定不行。这活胆小的干不了,胆大的也不一定合适,因为胆大的可能鲁莽,一丁点差错就可能铸成大错。”张保国说。
他用刀慢慢划开黑塑料袋,查清了藏在里面的蓄电池、遥控起爆器、爆炸物、1.8升汽油,整个爆炸物的结构都呈现在眼前。他回来给现场指挥的领导画了张炸弹结构图,领导通过了处置方案,让他再抽支烟镇定一下。平时不抽烟的他,破例静静地抽完一支烟,让战友帮他戴好头盔,一步一步地走向长途车,干脆利落地剪断了关键的引爆线路。
“排爆就像很多电影里拍的,必须在红线、绿线之间选一根电线剪下去吗?”记者问。
他笑了:“我只能说,所有电影里看到的要剪电线的排爆,是演给观众看的,它和实际上我们遇到的,天差地别。”接着,他神情又严肃起来,“那个装置是遥控引爆的。要是第二天它在高速公路上遥控引爆,那客车上几十条人命就都没了,还很难破案。”
嫌犯在第二天落网。他供述,是另一家长途客运公司为生意竞争雇他制作了这个遥控炸弹。
2016年国庆期间,山东某市发生一起爆炸案。嫌犯在家中拒捕时自爆身亡,却留下了5个爆炸物。张保国受命异地驰援,因犯罪嫌疑人将爆炸物分别装在收纳箱里,采用“一开箱就炸”的引爆方式,排爆难度很大。省厅领导要派十多名民警支援他,张保国摇摇头,伸出被烈火烧残的 3根手指说:“只要连我 3个人就够了。”这是他早就确定的排爆“三最原则”:用最少的人数参与、用最少的次数接近、用最短的时间拆除。
3位身穿防爆服的勇士,仔细研究了爆炸物后,判明了爆炸装置的结构。张保国伸出左手食指,指出了必须先剪的那根线。
5个爆炸装置一一成功排除。
张保国说,迄今为止,他已掌握了4大类100多种爆炸装置的爆炸原理和模型。
“现在咱排爆中队不是已经装备了排爆机器人吗?如果再发现疑似爆炸物,是不是可以让机器人来代替排爆手来排爆?”记者问张保国。
“现在的排爆机器人还达不到这个程度。排爆机器人现在还只能简单地短距离搬运疑似爆炸物,或用水枪摧毁爆炸物。要拆除炸弹,还得靠排爆手上。”
“可他直到现在为止,左右手的小指、无名指都是扭曲变形的。”张保国的妻子李静心疼地告诉记者。
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正在培养新的排爆手。城市安全确实需要培养更多的第一排爆手、第二排爆手、第三排爆手。
“我现在双手无法攥紧,握力大减,灵活性降低,我的排爆操作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的经验还在,我的胆量还在,我的热爱还在。”张保国坚毅地说。
张保国,他是新时代的“烈火金刚”。
原标题:生死线上的排爆尖兵:第一排爆手张保国还在排爆第一线|发烟剂|制片机|三通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