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小学与重点小学共用校舍:是否存教育歧视?

  是保障义务教育还是存在教育歧视?

  苏州一打工子弟小学与公办小学共用校舍引争议

  日前,苏州市姑苏区一家以农民工子女为主要生源的民办小学——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被整体安排到附近一所公办重点小学——苏州勤惜实验小学读书。两校合用一个校园的消息一时引发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9月3日是学校开学首日,当天中午,苏州市教育局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两校均已正常开学。

  校舍被收回,打工子弟小学无力安置学生

  记者了解到,两校共用一个校园,但相对隔离,立新小学的学生将被单独管理,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然而,打工子弟小学与公办重点小学共用校舍仍然引发了各方争议。

  有家长称,此举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立学校的资源;也有家长认为,这一做法将学生“区别对待”,会让立新小学的孩子有“寄人篱下”之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歧视心理。

  网友观点也是争锋相对。一种认为,艰苦奋斗买了学区房,资源不应被人“搭便车”抢占;另一种看法是,这样做存在教育歧视、资源分配不公问题。

  对此,姑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情况资料,说明了事情的大概经过。

  据悉,姑苏区立新小学系一所民办小学。2014年2月,该校搬迁至东北街15号的场地办学,租赁期到2017年6月30日止。由于校舍安全不符合要求,2017年6月出租方告知办学人决定收回房屋。2018年3月,出租方上诉至法院。法院于2018年7月31日判决,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学校将场地及校舍腾空。

  在一年多时间里,立新小学办学者在自行安置时间内未找到合适办学场地,在确认办学人无力安置学生、在读学生无法正常就学后,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姑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协助对立新小学学生进行安置。经研究决定,在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内划出空闲校舍场地,用于立新小学学生的教学临时安置点。

  该负责人表示,勤惜实验小学目前既有空闲的校舍场地,又距离原立新小学最近,安置较为合理。据介绍,勤惜实验小学8轨建制,共有3栋教学楼,每栋16个标准教室,有48个教室。目前共11个班级,均位于北教学楼。区文教委预估了该小学未来招收学生所需班级容量,故将南教学楼及周边场地划为教学临时安置点,用于安置立新小学学生。勤惜实验小学学生仍享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立新小学安置点撤销后,校舍将交还给勤惜实验小学。

  两校独立管理,区文教委派驻工作组监管指导

  目前,姑苏区政府成立了立新小学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区文教委派驻了工作组负责安置教学点的监管指导。在安置期间实行独立管理、独立校舍、独立师资、独立学籍。对共用的操场安排了分时段使用,同时师资为教学临时安置点独立聘用,不占用勤惜实验小学现有师资,相关管理举措都充分考虑到了两所学校不同的管理主体。

  为了保障平稳过渡,回应家长关心的安全问题,区文教委将指导两校建立并落实长效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教师日常护导制度和安保人员巡视巡查制度,护导老师和保安工作人员定点定时按学生活动区域进行课间护导和课后巡视,以保障学生安全。

  姑苏区文教委认为,立新小学学生安置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服务学生的行为,临时安置点放置在勤惜实验小学也是政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行为,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姑苏区文教委同时承认,由于时间紧迫,在进行安置的过程中,与勤惜实验小学家长沟通、解释工作做得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们的误解和疑虑。

  姑苏区文教委表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办学标准,面向两校全体学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和新发展理念的需要,坚持“相对独立、各自管理、保障权益、平稳过渡”的原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标题:打工子弟小学与重点小学共用校舍:是否存教育歧视?|苏区|校舍|小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