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右玉精神” 造林老翁的“塞上金山”(图)

  朔州9月11日电 题:右玉植树老翁的“塞上金山”

  记者 胡健

  “刮风一起尘,白天点油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78岁的韩祥打小念叨的一句顺口溜。很多年前,当地人用“养活一棵树比养孩子难”来形容右玉的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把植树造林融入生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造林先锋”,一座座“金山银山”在山西塞北拔地而起。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水磨沟是紧邻着杀虎口风景区的生态林区,年近八旬的老人韩祥是这片林区的“主人”。1998年,当地拍卖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时任右玉县土地建设局党总支书记的韩祥带头购买,成为右玉县第一个承包荒山植树的人。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韩祥老人在丛林里“上蹿下跳”,俨然一副壮年的模样,话语间满是自豪。“我感觉这一辈子没白活,20年时间把一条荒沟治理成如今这样,从过去的3214株树变成如今的30万株,感觉还是非常自豪。受了那么多苦,还是坚持了下来。”韩祥谈起当年植树的苦,让人有些惊讶。

  打记事起,韩祥就开始在政府的号召下植树造林。成年后的他经常提着一桶水和玉米面窝窝头上山种树,一直干到太阳落山。在风沙满天的旱地里,喝水就成了他们一天最大的问题。“因为喝水还闹出过不少笑话,还有人把瓶子里的尿当成水喝,都没喝出来尿味儿。”

  在韩祥66岁那年,一个人依然奋战在植树的前线,在某天挑了38担水之后,终因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入院治疗,5个月时间未曾下地,吃喝拉撒都得家人照料。“我父亲是右玉千千万万栽树人的其中之一,他一辈子就爱栽树,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很平常的事。”韩祥的大女儿韩建芳说。

  相比韩祥1500亩的荒沟,61岁的李云生在2002年承包下马头山村一万多亩的荒山坡,让他在16年时间尝到了种树的苦与乐。

  “这些年陆续投入了500多万元人民币,在马头山种下300多万株树。”16年间,李云生每天伴着晨星上山,数着星星回家,看着昔日的荒山坡变成如今的绿荫葱葱,李云生难掩自豪。“‘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我们右玉人的精神,我愿意一辈子在马头山种树,让马头山所有的沟沟洼洼绿起来,为右玉的绿化事业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历经60余年成功地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塞上绿洲”,全县林木绿化率由最初的不足0.3%提升到现在54%,“右玉精神”因此而得名。

  “我们将来打算把水磨沟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吸引一些投资在这里建生态别墅、美术基地,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养生、写生为一体的生态景区,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韩祥的二女儿韩建萍对记者说。

  栽下梧桐树后的右玉,让这座昔日贫瘠的小县城,变成了“金凤凰”。山西著名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六味斋”、北京汇源饮料公司、山西国际电力、国电华北电力、北京格瑞特等一批企业陆续进驻右玉。在秉持着“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生机,绿色就是未来”的理念下,右玉这块“塞上绿洲”正逐渐成为山西的“塞上金山”。(完)

  原标题:看得见的“右玉精神” 造林老翁的“塞上金山”(图)|右玉|右玉县|塞上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