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锅饭”吃得香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村民在大食堂吃饭。陈颖 摄
“开饭喽!”11点40分一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村民便从家里、工作岗位上汇集到大食堂。“今天的午饭有土豆排骨、芹菜炒肉、豆角炒肉、凉拌黄瓜,还有米饭、馒头、稀饭。”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说,看到村民们坐在宽敞、干净的大食堂里边吃边聊,有说有笑,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今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这在当地成了颇为轰动的新鲜事。“以前打破‘大锅饭’,现在吃新‘大锅饭’,都是为了吃好饭。”赵东强说。
68岁的村民张业栋回忆说,4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山地贫瘠,村民们“吃饱肚子”还是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张业栋家的粮食慢慢多了,加上他外出打工的收入,吃饱饭不再是问题,而且“菜里有了蛋,有了肉”。
但由于人均耕地少,又没有其他产业,村里年轻人陆续都走了,村子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21世纪初,中郝峪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又成了“贫困村”。
如何才能过上富裕日子?
赵东强寻思:要继续改革,不改没有出路,改革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他的带动下,2007年37户村民入股,以公司制发展乡村旅游;2013年,全村的房屋、山林、耕地作价入股,人人持股,享受分红。
这些年,村里翻新了400多间房屋,还打造出马大娘豆腐坊等特色美食和民俗体验点,建了水上漂流等旅游点。一到旺季,经常“一房难求”。
张业栋和老伴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给游客烙煎饼,月收入上万元。“撂下了锄头,烙起了煎饼,我这近70岁的人,真没想到还能挣这么多钱。”张业栋说。
村里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村旅游公司里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已超过20人。
村里旅游越来越红火,但“吃饭”却成了问题。由于大家都忙着在公司上班,村民们每天回家做饭、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办个大食堂,全村人都来免费吃。”赵东强一提议,村民们纷纷说好。
今年6月份,大食堂开业了!“食堂的菜比家里样式多。”“不用刷锅、洗碗,可省劲了。”村民们言语中透露着满意与高兴。今年71岁的单身汉李兴三说,原来做一顿吃一天,现在一天三顿热乎菜。
赵东强说,全村360多人在食堂吃饭,一年费用约280万元,村里完全负担得起,并且村民可省出大量时间更好地服务游客,不再“家家生火、户户油烟”,环境也更好了。
“从分田到户到人人入股,从打破‘大锅饭’到吃上免费大食堂,从向贫瘠山地要粮到靠绿水青山致富,从年轻人往外走到成为人才集聚高地,40年来中郝峪村在改革中不断前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了生动诠释。”池上镇党委书记李林说。(经济日报 记者 李丹)
原标题:昔日贫困村发展了旅游业 新“大锅饭”吃得香|村民|吃饭|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