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拟规管电动自行车 三道“紧箍咒”拴住“脱缰野马”

  台湾拟规管电动自行车 三道“紧箍咒”能否拴住“脱缰野马”?

  据统计,目前台湾经检验合格领有标章的电动自行车约33 万辆。按照岛内规定,所谓电动自行车是指时速低于 25 公里的两轮电动单车。因为低碳环保、价格低廉,加上不用考照、重量轻易操控等因素,电动自行车在岛内很受老年人、外籍移民劳工和未成年族群的欢迎。

  但因电动自行车改装后容易超速成“脱缰野马”,使用者上路经验不足且多数人不戴安全帽,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容易造成死伤,成为岛内越来越关注的一个安全问题。为此,台湾交通管理部门将针对电动自行车订立相应规范。

  交通肇事逐年递增

  台湾交通管理部门直接出手的直接原因,据说跟近期的一则广告有关。最近在一新款电动自行车的广告中,有代言艺人被警察拦查,但因电动自行车免牌照、免驾照,警方无奈放行。明明外型与功能和一般机车(摩托车)类似,但广告中的电动自行车却如有特权一般,警察也奈何不得,让舆论哗然,非议顿起。

  背后原因,则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因为没驾照,不用挂车牌,民众在骑乘电动自行车违法时,除非现场有警方直接拦截,否则光靠拍照与监视镜头画面,根本难以判定当事人身份,造成执法困难。

  台交通管理部门近来屡屡收到民众反映,有经销商因应客户需求,擅自变更速度上限超过25公里,也有一些民众在购买电动自行车后,私下改装车辆,换上更大马达,最快时速飙到40公里,几乎跟摩托车一样,安全隐患颇多。

  电动自行车肇事逃逸后找不到人的状况,隔三差五就会出现。据台有关部门统计,电动自行车2015年到2017年共发生3000多起交通事故,且逐年递增,共酿13死、5347伤。典型案例如,在2015年7月,有一名14岁女初中生骑乘电动自行车,疑似闯红灯撞上81岁老妇人,导致对方颅内出血死亡。

  有关部门动真格的

  治理消息一出,引起众人热议。许多人赞同台交通部门的做法,认为这些车辆在路上确实造成交通危害,本应就该依规严管。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交通系教授蔡中志指出,电动自行车问题在于“速度”,改装后一快就容易肇事。且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机车外观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一个要考驾照、一个不用考,一个要领牌照、一个不用领,容易造成民众误解以及交通混乱。

  同时,也有许多电动自行车租赁业者、交通研究学者等认为,要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问题,不应只是一味规管车辆或驾驶人。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中、垦丁等地的租赁业者都表示,电动自行车的承租人除了台湾民众外,还包含不少境外游客。这些人通常都没有台湾汽车、摩托车驾照,若是当局针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管制,这一部分人将无法继续骑乘,交通方便度大打折扣。

  有关部门决定动真格的。比如岛内早就有骑乘电动自行车须戴安全帽规定,但没有罚则,形同虚设。而根据正在研议中的规定,以后骑车若未戴安全帽,将正式开罚。交通部门也将修正电动自行车审验管理办法,如果私自变更最大行驶速率控制装置,车辆将不得上路,否则重罚。此外,为区隔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机车外观,从2017年起,电动自行车长宽高大小也将规定缩小约1/3,2021年起车体还要再缩小5厘米。

  回归“道路安全”初衷

  针对社会聚焦的驾驶人肇事逃逸,台湾交通部门表示将修订部分规定条文,将电动自行车挂牌纳管,若违规被拍到,就可依车牌找出驾驶人追责开罚。挂牌纳管后,将要求驾驶人比照汽机车投保强制责任险,以进一步保障车祸受害者权益。

  但台湾媒体表示,除了上述三道“紧箍咒”,到底怎样才能回归“道路安全”初衷,恐怕还需要更详细的对策。

  一方面,要做好配套,防止政策误伤。屏东县恒春镇的郭姓租赁业者就坦言,电动自行车若严格纳管,“租车生意几乎全趴了”。那些来自港澳、大陆等地的岛外旅客,正是因为没有机车驾照才租电动自行车的,如果严管,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

  另一方面,台湾交通安全协会理事长陈宏益认为,比起对车辆的管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台湾驾驶人,从注意交通安全与遵守交通规则开始做起。

  在台中后丰铁马道经营电动自行车出租的林金聪表示,骑乘安全教育很重要。

  林金聪说,外籍移民和劳工可能对台湾交通法规、信号标志及标线等规定不了解,才会乱骑。应透过雇主辅导,让他们遵循规定,而不是仅仅将电动自行车全面纳管。毕竟科技日新月异,若只是一味思考如何管制这些工具的使用,总会有规定力有未逮的地方。但如果每位驾驶人都能具备良好的交通安全概念,那不管是用哪种交通工具,最终都能安心开上路,平安驶回家。

  任成琦

  原标题:台湾拟规管电动自行车 三道“紧箍咒”拴住“脱缰野马”|规定力|电动自行车|速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