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11月1日电(华彦 记者 史轶夫)东北林业大学1日发布消息,该校“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俄罗斯远东办公室”联合提交的《基于自动相机监测和分子遗传分析方法的东北虎豹跨境移动研究》项目成果报告显示,中俄边境东北虎四成跨境频繁。该报告内容已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网站正式发布。
ESCAP是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下属的五个区域委员会之一,是亚太地区建立最早、代表性最为广泛的政府间多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
2014年,在该组织的统筹协调及原中国国家林业局的批准和支持下,中国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俄罗斯豹地公园、俄罗斯科学院、WWF俄罗斯远东办公室组成了国际专家团队,在东北虎豹种群生态学、保护遗传学等领域开展了跨境联合研究。
历经4年的努力,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正式向全球发布。这是中俄两国开展东北虎豹跨境联合研究的重要成果,项目揭示了中俄边境东北虎豹的种群状况与分布、遗传特征、扩散规律等重要研究成果。
该项目研究成果显示,2013-2015年期间,在中国老爷岭和相邻的俄罗斯豹地公园,用自动相机监测技术共发现了45只成年东北虎和89只成年东北豹,其中42%的东北虎和17%的东北豹跨境活动频繁。
该项目基本摸清了东北虎豹在中俄边境迁移路径和活动规律,为中俄虎豹迁移国际廊道以及中国国内廊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实现了两国专家和研究生的互派,有效促进了中俄国际虎豹保护科研团队联合技术攻关能力的提升,也是该校开展跨国合作研究的成功范例,为两国更深入地开展东北虎豹精准保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该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最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俄两国政府联合实现承诺“力争下个虎年东北虎种群数量翻一番”目标国际联合行动的具体举措。(完)
(原标题:中国高校研究成果显示:中俄边境东北虎四成跨境频繁|东北|跨境|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