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1月10日电 (天下人物)日本摄影师斋藤康一:记录中国改革开放40年
新华社记者梁赛玉
83岁的日本著名摄影师斋藤康一刚刚从北京回到东京。11月4日,《四十年回眸:斋藤康一中国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开幕,斋藤与中国观众一起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1965年,斋藤首次访问中国,对这个充满希望的国度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50多年间,他70余次前往中国,用相机忠实记录中国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变化,在不知不觉间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中。
在斋藤眼里,中国的变化“超乎想象”。
中国,我来了
身着修身外套,目光炯炯有神,斋藤看起来一点都不像83岁高龄的老人。
上小学时,祖父曾对斋藤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日中两国如今在打仗,但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不管是谁都必须与之好好相处。”这番话在年幼的斋藤心中扎下了根。
1965年,当斋藤得到随日本青年访华团前往中国交流的机会时,毫不犹豫地背着相机上路了。那时中日尚未建交,斋藤先从日本飞香港,再从香港取道广州一路北上,广州、武汉、上海、北京、西安、延安……四十多天马不停蹄的行程中,中国的一切都让斋藤感到异常新奇。
斋藤带着相机走街串巷,遇到中意的拍摄对象就用手势交流。为了使拍摄对象感到亲近,他还借来人力车夫的外套穿上。从北京前门玩耍的小孩到训练中的上海民兵,从广州街头的车夫到延安河边洗衣的女子……斋藤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的生活,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
斋藤把第一次中国之行的印记留在了《1965年的中国》一书中,这次难忘的经历也成为他日后一次又一次前往中国拍摄的动力。
谈起第一次去中国的印象时,斋藤兴致勃勃。他说,自己当时就想,这个庞大的国家5年后会变成什么样?10年后、30年后呢?
中国,发展远超想象
1976年,斋藤与日本新闻界人士共同到上海采访,这次的旅程相对于第一次赴华轻松了很多。日中定期航线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开通,斋藤一行人从东京直飞上海。而后的几十年间,斋藤在工作之余便抽空前往中国拍摄。
上海街头的时尚青年、芭蕾舞学校里的少女、忙碌的私企员工、拉二胡唱京剧的北京老人、高楼包围中的四合院……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的中国,从城市街景到普通人的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斋藤目睹了上海浦东从荒地中拔地而起的高楼,记录了人们蜂拥至售楼处买房的场景,感受到人们第一次搬进商品房的喜悦。回到日本后,他接连出版了《上海九二-九三》《北京九五-九六》这两部引起广泛关注的摄影作品集。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遭遇经济泡沫,而中国前进的步伐却始终稳健。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变化的斋藤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中国,生活的一部分
应邀出席《四十年回眸:斋藤康一中国摄影作品展》开幕式的斋藤,再度来到53年前就到访过的北京。他这次看到的北京是一排排高楼,以前拍摄过的不少建筑都没了踪影。
这是斋藤的摄影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正式展出。不少参观者表示,从照片里找到了儿时的记忆。书评人史航曾在微博里发过斋藤的照片,并说照片里的老北京,正应和着他小时候的记忆:北京城的孩子,满四九城,就这么蹦跶着,晃悠着。
策展人秦风为斋藤专门制作了过去四十年作品的摄影集。秦风说,斋藤的镜头下有中国人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荣耀,给人以继续向前的勇气。
接受采访时,斋藤看着这本厚重的摄影集,仍觉得难以置信。“我并不是刻意地寻找拍摄主题,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对我来说,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斋藤如此诠释自己的中国情结。他也希望日本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照片了解中国,从而促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原标题:日本摄影师斋藤康一:记录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变化|摄影师|中国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