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到“变” 看河南兰考如何旧貌换新颜

  郑州11月24日电 题:从“问”到“变” 看河南兰考如何旧貌换新颜

  记者 刘鹏

  “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1962年的一个冬夜,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不久的焦裕禄首次提出了上述“兰考之问”。彼时的兰考,正被常年持续的黄河河患所困扰,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使得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岁月更迭,从携手除“三害”到改革开放40载后的今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步入新时代的兰考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图为风景如画的兰考县桐乡街道盆窑村。兰考官方供图 图为风景如画的兰考县桐乡街道盆窑村。兰考官方供图

  兰考之问

  1962年,焦裕禄奉调兰考出任县委书记。面对上任后的重重困难,焦裕禄忍着病痛折磨,带领兰考干部群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他开创的水利工程,后经引黄淤灌,最终让20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后来也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

  直到临终,焦裕禄对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从此,兰考大地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焦裕禄精神。

  改革开放后,兰考率先实行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飞跃。至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已由1962年的1265.5万公斤提高到19808万公斤,兰考人民告别了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的时代。

  虽然不再依靠救济,但贫穷落后的县情仍旧没有改变。因此,历届兰考党员干部始终在为彻底破解“兰考之问”上下求索。2014年5月8日,兰考县委领导在常委班子民主会上再次发出了“兰考之问”:“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图为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街头,一群放学的孩子在规划整齐的街头嬉戏。兰考官方供图 图为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街头,一群放学的孩子在规划整齐的街头嬉戏。兰考官方供图

  兰考之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1月1日,兰考县全面施行省直管县体制,并被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当年,兰考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重承诺。同在当年,兰考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心用改革推动兰考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用改革为人民群众谋求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间,兰考建立大督查机制,整合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常态化督查,打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瓶颈;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实行“局长+1”管理模式,全程代理企业手续办理。同时成立了26个重点项目服务组,实行“保姆式”服务,有效助推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了产业发展。

  “过去我们从立项到审批办结要用两到三个月时间,而现在,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办完了全部手续,不但节省了审批和验收时间,也大大降低了费用。”红星美凯龙项目入驻兰考3年来,见证了兰考行政审批制度的变化,合作方负责人陈玉恒深有感触。

  与此同时,兰考还改革了便民服务体制,创新了社情民意服务机制,县领导及各单位一把手电话对社会公布,力求实现群众诉求与政府服务的无缝对接。

  有了改革制度作保证,兰考全面发力脱贫攻坚,并将脱贫攻坚做为兰考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2014年以来,680名县乡选派干部进村入户、精准帮扶。经统计,2013-2017年五年间,县财政共投入资金8.76亿元,集中用于脱贫攻坚,致力解决贫困户的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发展等问题,完成整村推进扶贫151个村。

  兰考县财政此间还拨出4950万元风险补偿金,落实扶贫贷款3.57亿元,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67家,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并制定了保险、产业扶贫、外出务工补助、大学生补贴、危房改造、光伏扶贫等12项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对已脱贫户、未脱贫户、兜底户等进行定向帮扶。

图为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连片的蜜瓜大棚。兰考官方供图 图为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连片的蜜瓜大棚。兰考官方供图

  在扎实做好脱贫退出的同时,兰考通过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18436个贫困家庭中每家至少有1人转移就业。五年来,转移就业人口32541人,帮扶就业人口14482人。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85.5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068元、10907元,分别增长9.2%、9.7%。

  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兰考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巧媳妇工程就是好,兼顾庄稼和老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留住了妈,看住了娃,乐开了花。”

  原来,针对一直以来留守妇女缺少信息、技术及农闲时无所事事等问题,兰考县充分整合闲置厂房、院落、学校等,收集适合留守妇女操作的来料加工等项目,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目前,已改造、新建“巧媳妇”就业基地139座,整合资金2300万元,实现了上万个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同时,兰考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商人代玉建便是扶贫大潮中一个返乡的典型例子。在2014年回到代庄村后,代玉建出资修建村两委办公楼,带领村民创业。由他创办的兰考县怡心农民合作社,全力打造“怡心”品牌。代玉建说,“怡心”意味着“一心为民服务,绝不让村民失望”。在合作社成立以来,共流转土地400多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内实现了从0到16万元的突破。代庄村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四项机制示范村、平安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截至2017年底,兰考县的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万人已减少到7046人,贫困发生率从16.5%降到1.27%。当年2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在全国率先首批脱贫,如期兑现了“三年脱贫”的郑重承诺。

  兰考之变

  实干、肯干、努力干,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五年来,投入了95亿元用于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城市规划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19平方公里扩大到41.8平方公里。仙霞池、兰阳西湖、凤鸣湖湿地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的建成,较2012年新增绿地面积843.4万平方米。

  在此期间,兰考还对1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了城市化改造,建成了9个“美丽乡村”试点及44个生态示范村、72个达标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初步实现了由一个“县”到一座“城”的转变。

  在产业转型方面,兰考打造产业支撑体系,构建了以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连接产业集聚区、乡镇创业园区、专业村及农户的产业体系。5年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引进省外资金278亿元。

  目前,品牌企业和配套项目不断在兰考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已达168家,其中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35家。2017年,兰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19.29亿元,税收收入完成5.3亿元,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2+1”主导产业群。随着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兰考也开始由农业大县向工业立县转变。

  从国定贫困县到率先“摘帽”出列,从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到建设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从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户,兰考实现了产业融合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今,东临京九铁路,西依京广、陇海铁路,郑徐高铁横贯全境的兰考,已是河南“一极两圈三层”中“半小时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

  脱贫承诺虽已兑现,但当下,兰考的目标则是带领全县人民奔小康。目前,当地已选派1039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了454个“稳定脱贫奔小康”驻村工作队,以期确保2020年兰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原标题:从“问”到“变” 看河南兰考如何旧貌换新颜|脱贫|焦裕禄|兰考县)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