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 军营走出的育种专家
1966年出生的周晓东(见上图,资料照片),与农作物育种有着不解之缘。1987年入伍后,周晓东被分配到东北某部队农场种植水稻。在黑土地上,他潜心研究农作物育种。1990年退伍后,周晓东开始创业,继续将智慧和汗水倾注在小麦育种事业上。如今,周晓东的农作物育种科技成果,已经跨过白山黑水,在琼州大地结出果实。
作为从军营中走出的育种科研个体户,退役28年来,周晓东辗转辽宁、黑龙江、天津、海南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水稻育种的跨纬度种植,攻克了很多育种技术难题,收集整理3万多份水稻、小麦种质资源,建立了私人种源库,解决了春小麦抗倒伏的世界难题,取得了再生稻、北稻南移等突破性的成果,获得国审品种两个,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0亿公斤。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春小麦老品种退化,东北地区的小麦产量下滑。为解决这一难题,周晓东辗转各地搜集育种资源,历经1000多个日夜,做了上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几株特殊的矮秆小麦。在此基础上,周晓东利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出了新一代的“铁秆小麦”。
周晓东选育的“铁秆小麦”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很快展现出优势。2005年7、8月间是小麦收获的季节,东北春小麦主产区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全县小麦倒伏面积达90%以上。但周晓东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的试验田里和在解放军沈阳军区克山农场种植的150亩小麦却一株不倒,平均亩产达400公斤以上。2010年秋,周晓东在辽宁中部地区试种的小麦、水稻“一年两熟”获得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传统大田粮食作物一年一熟种植模式的突破,亩产比单种一季水稻高200公斤。这种“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可节约灌溉用水30%。
将东北水稻品种移植到海南,口感不发生变化,周晓东做到了。2016年,周晓东带领技术团队开始实施北稻南移的科技创新,他在三亚对东北100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测试,选育成功6个口感相同、产量相当的东北水稻,解决了稻米在海南的口感不佳问题。如今,三亚的水稻金黄的丰收景象成为一道亮丽的农业种植景观。
同行们都说周晓东的麦种是“雷锋牌”的,这是因为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农民可以留种,育种单位无法进行垄断经营。尽管做小麦育种没有个人效益,周晓东仍一头扎进这项事业。看到农民受益、国家受益,周晓东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能光想着自己的钱袋子,要多想老百姓的粮袋子和国家的粮囤子。”
脱下军装,军营仍牵动着周晓东的心。周晓东的爱人在海军服役,常和他讲起守岛官兵缺少新鲜蔬菜的困难。周晓东把家搬到三亚,利用专长研究解决官兵困难。周晓东在三亚自己的试验地养猪、养鸡、育苗、种菜,蔬菜成熟后就用渔船向岛上输送。为了实现岛上蔬菜、水果自给自足,他让渔船出海时给岛上带去土壤,登岛指导官兵种菜。在周晓东看来,支持部队建设、献身科技兴农,都是他这个老兵应该做的。
(原标题:周晓东:军营走出的育种专家"育种资源|军营|育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