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山城》将首映 8名高中生自编自导微电影

  编剧、导演、拍摄都是在重庆出生长大的高中生——明晚,公益微电影《笔尖下的山城》在奥体中心博来居首映,票价20元一张,制作方要把所有票房收入捐赠给重庆儿童公益基金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也算是支持他们一把。

  网上征集制作团队

  《笔尖下的山城》讲述一个重庆女孩追梦的故事:从小热爱画画,6岁萌发念头,用笔尖描绘出理想中的重庆。重庆在发展,女孩也在成长,对梦想的追逐从未停止脚步。

  段慈新和熊雨轩,是拍摄这部微电影的发起人,都是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下学期将出国留学。

  “我10月就出国了,她明年走,我们都舍不得这座城市。出发前,总想做点什么。”段慈新说,她们想拍一部关于家乡的微电影。

  说干就干,5月初,段慈新完成剧本初稿,6月底着手组建制作团队。“起初,只有我、熊雨轩还有李修齐,仅靠我们是完不成的。”段慈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们通过校园社区论坛、微信、QQ空间发布信息,征集有同样梦想的队友。

  实地寻找临时演员

  6月30日,经过层层选拔,一支集制片、导演、编剧、摄制、后期的8人团队组建起来了,除了本校,还有重庆八中等其他学校学生,平均年龄十七八岁。课余,大家上网学习电影拍摄技术。周末,一起踩点选择拍摄场景。

  “我们针对性选择队友,比如摄制,不仅要带作品,还要带自己的拍摄工具。”段慈新说。

  主演和临时演员是免费的,所以,并不是谁都愿意当临时演员。在电影片头的交通茶馆有一段中年大叔和同伴喝茶聊天的场景,小伙伴们花了近半个小时说服。“刚开始准备找隔壁桌下棋的大叔,哪知道被尴尬的拒绝了,对方还说我们这帮娃儿不务正业。”熊雨轩告诉重庆晚报记者。

  虽然业余但是认真,即便一个场景,经常也要拍好几次。段慈新自制冰粉凉虾,用大钵盛着从家里乘地铁赶到拍摄现场,分给大家吃。“之所以自己做了送来,也是真诚感激大家的一分心意。”段慈新说。

  众筹经费7000元

  经费何来?段慈新和熊雨轩想出线上众筹、线下拉赞助的方式,3天筹得近7000元,跑客户拉到3000元赞助。

  “整个电影拍下来,我们控制成本,场地费最贵,首映当天场地费5000元,海报推广1000元,交通费520元,器材磨损等,整个不超过1万元。”段慈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门票主要通过小伙伴社交圈线上销售,已卖出百来张。

  “整个拍摄过程中,从主演到临时演员都没花钱,都是通过说服、邀请进来的。所以,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电影,也属于热爱重庆的每个人。”段慈新说。

  “结果对孩子们来说是重要的,但体会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昨日,熊雨轩妈妈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只给予精神上鼓励和思路上探讨,实践环节需要靠孩子们去实践,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项目成果不仅需要技术、资金支持,更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会各界支持。

  “这部微电影让我懂得感恩”

  ——段慈新(制片人,编剧,17岁)

  当你开始尝试做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时,一句话、一个善意微笑……都是对你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部微电影让我变得更加感性,也让我懂得感恩!

  7月4日开始拍摄,在南岸区南滨路,遇到一位卖冰粉凉虾的叔叔。我们把这位叔叔临时拉来参演。我跟他讲述了我们拍摄的内容,还把剧本拿给他看。他看了之后觉得我们这群年轻人特别有想法,爽快答应当群众演员。

  当天拍摄完,晚上打开手机,看到叔叔给我发了条微信:“艺术之路很艰辛,希望你们成功。”当时,我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样一个被我们随机拉来的临时演员,这么理解我们,而我甚至还不知他叫啥,我觉得好感动。

  第4次改剧本时,大家都有点浮躁。后来,闺蜜把剧本给了一个叫陈虹旭的高三学生看,对方在半夜5条5条语音发来,我的确有些生气,为啥要我睡着了还要起来跟他讨论?结果,电话那边语气超好第一句是:“我看了你们的剧本感触特别深,我觉得写的就是我,我学画画那段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在想着为重庆做些什么。”

  没有什么比共鸣更难得,我干脆也不睡觉了,跟他聊天聊到了凌晨5时。拍摄也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他给了很多中肯建议,也介绍朋友画室给我们做拍摄场景。

  “我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熊雨轩(导演,编剧,17岁)

  整个拍摄众筹近7000元。刚开始,让我觉得尴尬的是,妈妈是最低金额捐款者,只有7元。

  起初,我也想找家人寻求帮助,比如找妈妈推荐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商,甚至直接找来现金赞助,但都被拒绝了。最后,还是我自己去找留学中介拿到赞助。以前看任何事情,总会觉得简单,现在才知道做起来不简单。妈妈为何不给我更多支持?今天,我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比谁都更关注这部电影,她希望我能通过这次实践,独立成长。

  “明白了每分钱都来之不易”

  ——李修齐(摄制,18岁)

  拍了这部电影,明白了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能节约一分是一分,大家为了共同的梦想,值!和团队一起做这件事开始,大家都变得特别能吃苦,高温下从早到晚,从一个场景赶到下一个,背着笨重器材,步行加公交加地铁,晒得脸皮起泡。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景诗雁(摄制,18岁)

  拍摄这部微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任何活动,哪怕是一小部分,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讨论。不是说我在这方面相较其他人懂的东西多一点点,就可以完完全全按照我的想法来,整个过程需要沟通和顾全大局。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看点)”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