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2018年6月16日至25日,为期10天的第21届上海电影国际节(简称:上影节)圆满落幕。
上海电影节被冠以“亚洲三大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目前历经21个年头。参考文化在此次上影节,面对面地感受“电影人对电影的赤子之心”。
吸引人气已不是问题
囊括的电影中,新片是否多、电影分量是否重,无疑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电影节含金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偷家族》在上影节一票难求。
碰巧的是,上影节在6月举行,恰值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结束。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戛纳入围新片,引得中国影迷翘首以盼。于是在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片单中,能看到刚刚获得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的《小偷家族》(影迷为了跪求一票更是打出了“千元求票”“内环一套房”的旗号),而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冷战》、评审团大奖《迦百农》也无一例外极为抢手。
甚至戛纳国际电影节总监蒂埃里·弗雷茂也亲自光临上影节谈合作(他甚至亲自为《迦百农》站台,参与了电影的映前见面会),“因为戛纳电影节是5月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是6月份举办,中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希望能够把戛纳电影节的竞赛片和获奖片引入上海,让上海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观看这些优秀的影片。”他说。
另外,2018届评审团阵容也是越来越大牌。此次评委会主竞赛单元主席姜文,早期靠《阳光灿烂的日子》俘获一众影迷的心,而后续的《一步之遥》更在非影迷圈挣得“全民崇拜”的声势;中国台湾演员张震正是201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日本导演河濑直美亦常被成为戛纳“嫡系”,屡次在戛纳获奖;匈牙利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2017年刚因为《肉与灵》摘得威尼斯金狮奖;而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执导的《蜂蜜》荣获柏林金熊奖,可以说,上影节这次汇集了三大国际电影节最尖端权威的人才。
“片单+评委”如此金牌,无怪乎2010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王小帅就表达道:“上影节在吸引人气方面,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对电影的赤子之心
除了人气,上影节还能让人亲身感受到“电影人对电影的赤子之心”,这更让人敬佩。
在金爵论坛上,影视行业的大佬会反思“如何增加中国电影的多元化”。
例如,2017年上映的电影《芳华》打破文艺片票房纪录,华谊兄弟承诺会沿袭对电影“情感浓度”和“文艺浓度”的关注,而博纳影业的于冬果断拿下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金爵奖入围影片《找到你》,毕竟这些都是具备人文关怀又往往“不太被市场看好”的类型片。
而从本届上影节评委身上,你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标杆”的力量——
评委会主席姜文坦言,因为“热爱”决定拍电影,他表达道:“拍戏主要是因为迷恋于创造一个世界,或者说把自己感受到的世界呈现出来。电影对我来讲,就是另一个世界,有时候会觉得拍电影好像可以逃脱现在的世界,电影世界更美、更浪漫。”
而1994年,他第一次当导演,执导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时的市场并不流行这一类作品,因此他的拍片计划被不少人反对。但姜文的坚持,才有了后来这部杰作的诞生,他说:“我就摸着我自己的良心,就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拍出来。”
动画《猫在巴黎》中坚持2D手绘动画审美。
在动画片领域,影视创作人员拿出工匠精神投身工作,这在资本变现急迫的当下,显得尤为难得。
上影节动画片评委会主席、法国导演雅克-雷米·杰瑞德(作品有《猫在巴黎》《青蛙的预言》)反馈市场上主流的动画片几乎都是3D动画,导致小朋友失去了对2D及手绘动画的审美,他感慨道:“如果将来动画市场完全被3D动画主导,那真是一件让人很悲伤的事情!”
而遥相呼应的是,金爵参赛动画片《女他》导演周圣崴,利用黏土、橡胶等材料进行演绎的传统定格动画,进行了一场革新,“我觉得定格动画的魅力恰恰来自于它的材质和媒介,还是要回归到手工,回归到材质本身的魅力,甚至可以回归到挖掘出停格和卡顿的魅力。”这个片子虽然较为小众,也被安排在小厅放映,但也被观众热烈求票。
背后的尴尬与隐忧
这些都是参考文化在上影节上感受到的正能量,也认为是电影节对影迷的最大回馈——给艺术和经典加冕,给他们充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但上影节也并非没有隐忧——主竞赛入围影片,并不那么为人所知。
王小帅曾反映过这个问题:入围的影片一直都没有机会和中国国内观众见面,而大家因为看不到往往会产生质疑。
戛纳电影节人气高
对比欧洲三大A类国际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和柏林国际电影节,最吸引眼球的总是竞赛单元电影。譬如,戛纳电影节在十天的时间里,以每天两部的速度重点推出这些竞赛片,从看片到拍照再到发布会和首映礼,全世界的记者们都围绕着竞赛片忙碌着,记者证甚至分三六九等,记者们往往要在酷暑中等待1到2小时才能看片,一些展映或者前来做宣传的电影,也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撼动竞赛片的地位。
这表明电影节,除了展示电影艺术,更是一个交易市场。
正常的逻辑往往应该是:电影入围电影节——获得奖项与关注——走向市场,这样电影节能吸引好的影片来参赛,也能吸引众多的发行方以更高价格购买。但以上影节为例,虽然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了,但是很多优秀电影都不愿意到上海来参赛,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市场虽然规模大但是口味相对单一,发行方不愿意承担风险。
此次,新人奖单元影片展映和金爵奖单元展映,不管是放映还是媒体见面会,都稍显冷清,而原因也显然易见,倘若主创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压根无法吸引记者们的目光。参考文化见到比较火热的两场,一场是《找到你》,因为有两大女主演姚晨、马伊琍争艳;另一场是《猫是要抱着的》,因为女主角是日本影星泽尻英龙华。此外还有频繁的电影新片发布会(临近暑期档国内新片众多)与XX之夜的市场答谢晚会……媒体对电影本身魅力的注意力,被其他商业活动给挤走了大半。
而另外尴尬的一幕也发生在上影节闭幕式。金爵奖最佳男女主角都悉数“有事”未能到场,好几位获奖嘉宾甚至没有任何时间发言就下台,颇有草草了事的痕迹。光环都给了现场在座的中国电影人,这似乎更应证了主竞赛的式微。
这些问题暂时无法被消除,但是也有好消息:中国市场正在多元化——
有别于传统的商业片放映,成立不久的“在线艺术联盟放映”与合适的院线在小范围内放映市场较小的电影——这样一来,宣发集中,风险更小,核心用户对口,显得“小而美”。譬如最近火热的《阿飞正传》,距离最初上映1990年已经28年了,而此次重映才5天,票房已破1000万元,对于艺术老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利好消息。
或许,真正能吸引到优秀作品参赛,扶持新导演,打通市场与艺术,才是上影节最根本的职责。(文/朱柒柒)
原标题:又是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人气与隐忧并存|上海|中国|姜文